重游巴马长寿村

天地一壶宽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山风带着湿润的草木气息拂过脸庞,我站在小镇入口,望着远处层叠的青山。山势起伏如画,云雾尚未散尽,缠绕在峰峦之间,像一条条未写完的诗行。山脚下那栋挂着红幅的建筑,像是在向久别的游子招手。河水清得能看见石子上青苔的纹路,顺着缓坡静静流淌,仿佛时间也在这里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沿着水泥路往里走,街道两旁的房屋不高,却整齐而安静。几个当地人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经过,车轮碾过积水,发出轻微的“啪嗒”声。穿蓝衣的那位回头冲我笑了笑,那笑容很淡,却让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来这儿时,也是这样被人用同样的眼神打过招呼。那时我还年轻,背着行囊,以为远方才是风景;如今重来,才明白有些地方,走得再远,心还是会回来。</p> <p class="ql-block">天色依旧阴沉,但并不压抑,反倒让整个小镇笼罩在一种柔和的静谧里。山体上那个巨大的红色标识,在灰白天空下显得格外鲜明,像一句刻在大地上的誓言。小镇的房屋多是白墙灰瓦,朴素得近乎谦逊,可每扇窗台上都摆着绿植,有的还晾着蓝白条纹的床单。树影婆娑,风过时沙沙作响,仿佛整座镇子都在低语:我们一直在这里,等你回来。</p> <p class="ql-block">我在山脚遇见一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他背着包,正沿着小径巡查。他抬头看了看山上的红字,又低头记了点什么,动作从容不迫。我没打扰他,只是远远看着。这身制服或许不是当年的模样,可这份守护的神情,却和记忆里那个守林老人如此相似。那时他总坐在石阶上抽烟,说:“山不会说话,但它记得每一个来过的人。”</p> <p class="ql-block">山间的红字在云影下若隐若现,像是被风轻轻掀动的书页。电线横跨山谷,把现代生活的脉络悄悄织进这片古老山水。我沿着小路往上走,脚下的泥土松软,夹杂着落叶的清香。那一刻忽然明白,所谓“长寿”,不只是活得多久,而是能否像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一样,活得从容,活得有根。</p> <p class="ql-block">再次走过这条熟悉的街道,小镇的面貌似乎没怎么变,可又好像什么都变了。建筑还是那样简洁,树木依旧茂密,可那些曾经坐在门口聊天的老人,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挂起的招牌、新开的小店,还有墙上写着“养生旅居”的宣传语。我站在路口,听见远处传来自行车铃声,清脆如昔——原来有些东西,终究没变。</p> <p class="ql-block">田野依旧被划分成整齐的方块,绿油油的作物在风中轻轻摇曳。浅色外墙的楼房静静立在田边,几面红招牌在阴云下格外醒目,像大地上的火苗。一位农人弯腰在田埂上拔草,头也不抬,仿佛与这片土地早已融为一体。我蹲下身,抓了一把土,凉而湿润,带着生命的气息。这才是真正的“长寿”密码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同呼吸。</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回望,整个村落像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长卷。山峦叠翠,屋舍错落,田畴如棋盘般铺展。红色的字迹刻在山腰,像是某种无声的宣告。电线从画中穿过,却不显突兀,反倒让人觉得,现代与古老本就可以共存。我忽然笑了——二十年前我来这里,是为了逃离城市的喧嚣;如今再来,却是为了寻找一种活着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那块写着“长寿村欢迎您”的石碑还在原地,字迹清晰,只是边角多了些岁月的痕迹。石碑旁的植被更茂密了,一辆自行车斜靠在旁边,车筐里还放着一顶头盔。我轻轻抚过石面,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欢迎,不只是对游客的问候,更像是对时间的承诺:这里的人,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日子过成了诗。</p> <p class="ql-block">一群骑行者在石碑前合影,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精神抖擞。有人喊“一二三”,快门声响起,笑声在山谷间回荡。我退到一旁,看着他们骑车远去的背影,像一串跃动的音符。原来,长寿不只是静守,也可以是奔跑;不只是回忆,更是出发。而我,正站在这片山水之间,既是归人,也是旅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