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极生涯

蔡朝阳

<p class="ql-block">“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p><p class="ql-block">我今年六十歲,如果不是响應国家的延退政策,應該已經退休了。人一過六十就好像秦嶺的南北兩坡,氣象、風光、物候迥然不同。這不,原來工作忙忙碌碌,充滿激情,現在是怠于工作,惰于生活。懒懶散散,提不起兴趣。原来電話铃响的你煩,現在有時候一天一个電話也沒有。常常忘事兒,也開始失眠了。“人吾老以及人之老。”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时光飞逝,年华易老,命运终究敌不过岁月的风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p><p class="ql-block">初次接触太极还是缘于和光秀的邂逅。光秀是我的高中同学,一个挺清秀的小姑娘,瘦瘦弱弱的身子,扎着两根麻花辫,眼睛大大的,充满着灵气。如今,身子发福了,卷着大波浪头,说话大大咧咧,不复当年小家碧玉模样。她告诉我,现在是老年大学的太极老师,主要从事太极的教学与推广工作。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带着一帮中老年太极爱好者晨练,自己也遍访名师,切磋交流提高技艺。交谈中,她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如一束光透进了我郁结的心,從此,開始了我的太极生涯。</p><p class="ql-block">晨练是在欧沪水岸公園進行。公园依水而建,风景秀丽。青色大理石栏杆,大理石地面。护栏外是我县的母親河—富屯溪。富屯溪溪水清澈,汩汩流淌,年复一年,从未间歇。不远处, 青山如黛,花草如茵。胜利桥横跨南北。每天,当太阳升起,照在桥面时,就迎来了它的早高峰。上学的,上班的;公交车,自行车,行色匆匆,熙熙攘攘。公園里,高大的无患子树枝繁叶茂,結出累累果实,滴溜溜、圆滚滚,煞是好看;几株垂柳绿意盎然,微風吹過,柳丝轻舞,有如太极拳的缠丝劲兒,以內气展外形,内缠外绕,合二為一。</p><p class="ql-block">太极拳法套路看似簡單,實则蘊含無數內修心法。記得十多年前也曾跟過太极,但只短短的几天就放弃了。一是工作繁忙,俗事太多,三天打魚 ,兩天晒网。二是沉不下心,只想速成,练了几天不得其法就失去了兴趣。袁老师在教运气站桩时告訴我,太极知易行難,要练好太极必須有“三心”:“靜心、耐心、恒心。”用心领会,形意結合,持之以恆。從此,每一天,当晨曦微露,总有个身影踩着单车,身披霞光,匆匆骑過胜利桥,來到水岸公園,跟著老师、师兄、师姐们一起练太极。当音樂在空旷的场地响起,藍天白雲,清風旭日,花草树木仿佛也跟着动起來,两只白鹭掠过富屯溪水面比翼双飞,一群飞鸟在天空自由翱翔。</p><p class="ql-block">短短的半年太极生活,让我感触良多,最主要的是作息有规律了,一套太极下来,全身的肌肉得以放松,身心舒爽,心情愉悦。让自己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不给家人子女添麻烦,就算是最大的福报。这也是我坚持太极的动力。从陈式太極拳精要十八练起,我学了老架一路、八段锦、观音拳,进步可謂神速。当然,這和我自身的刻苦用功,勤练不綴有关。每天都跟在师兄师姐的后面临摹動作,体会要領,音樂节奏的变化。回去后看教学視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哪怕在吃飯睡覺,也会因為視頻里老师讲解的某一个動作,放下碗筷离开飯桌,或从床上蹦起在地板上跟著打几遍,像秀玉一樣,上下楼乘坐電梯都要比划一番。但是,更多的是在現场跟练,仔細观察师兄师姐們的运拳風格特点,取长补短。比如二师兄的拳法一招一式,章法有度,气定神闲,似定海神針,稳如泰山。秀玉的拳法大开大合,如行云流水,賞心悅目。袁老师的拳法欲左先右,欲移先转,处处彰显缠丝劲儿,亦刚亦柔,刚柔并济。在光秀老师外出学习的日子里,每次一套拳結束,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互相切蹉,交流心得,这种以拳会友的氛围,让人如沐春风,溫暖人心。对我这个新人更是热心指点,言傳身教,让我能在众多初学者中脫颖而出。</p><p class="ql-block">其實我所謂的“学会”只是学会有形的召式和套路,一点皮毛,远远达不到拳法练习时要求的身形要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运拳时要移重心转胯,逢转必沉,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用意不用力,以腰为轴,以缠丝劲为核心。要节节贯穿,虚实分明,上下相随。架式应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以内劲统领全身。以棚、捋、挤、按为主,采、列、肘、靠为辅。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则百骸无有不静。现看来,我那初浅的功夫是多么的可笑。下盘不稳,上身晃动;演练的只是把式,毫无美学和力感。早已没了刚“学会”的欣喜若狂,反而是一片迷茫𢜟然。膝盖也开始疼痛了。这都是基础没有打好的缘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於是,我又报了姜老师的“老架一路”班,从基礎学起。太极之法犹如星辰大海,值得穷尽一生去研学和体会。</p><p class="ql-block">“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滿天。”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会一直走,就像那一对打太极的八十岁老夫妻一样,一直走到彩霞天边红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太极练习照片由刘惠珍护士长提供;太极理论阐述由袁荣花老师提供;以及姜老师的教学视频分享。特此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