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言浅议(123):倘若没有过度的企望 便不会有极度的失望

张聚福

<p class="ql-block">灯下漫笔----181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瞽言浅议(12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倘若没有过度的企望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便不会有极度的失望</p><p class="ql-block"> “倘若没有过度的企望,便不会有极度的失望”,这句网络流行语,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常被忽视的真相:当我们对人或事抱有过高的企望时,便在心里埋下了失望的种子,一旦结果不如所愿,那份失落便会如潮水般将人淹没。</p> <p class="ql-block">  “过度的企望”,本质是对现实规律的漠视,是用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的危险之举,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鲜见:考场上,学生背负着父母“必须考名校”的重压,过度焦虑反而影响了正常发挥;职场中,有人过度自信,无视职场规则却企望出类拔萃;情场上,强求对方“时刻懂我”,将亲密关系捆上完美的枷锁……这些“选择性失明”的企望,如同易碎的泡沫,直到破裂的那一刻,才不得不直面现实的棱角。</p> <p class="ql-block">  “极度的失望”, 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的自我期待。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他们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企望去行事。当考场上孩子没能考出好的成绩、职场薪资未达预期、情场无法满足所有情感需求、甚至家人也难有无条件的包容时,失望便会悄然滋生。此时的失望,已不止是情绪的低落,更可能引发自我认知的崩塌。</p> <p class="ql-block">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投射“过度的企望”,它便会反射回“极度的失望”。将企望的标尺抬得过高,那么,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最终会成为失望的深渊。在这个充斥着“一举成名”、“一夜暴富”幻象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诱惑裹挟,却忘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失望的深度,往往与企望的高度成正比,“过度的企望”注定会催生“极度的失望”。</p> <p class="ql-block">  无论考场、职场,还是情场,或许我们都应该学会在“企望”的酒杯里兑入适量的“失望”之水,这不是稀释“企望”,而是能尝出“失望”的酒味,因为,真正喝醉我们的往往不是酒的度数,而是酒的纯度。现实生活真正让人迷失的,不是目标本身,而是对目标的偏执,击垮人的意志也不是现实的落差,而是非要填平落差的狂妄。</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易生焦虑的时代,别把世界当成可以随意编程的机器,“倘若没有过度的企望,便不会有极度的失望”,生活的智慧,往往藏在“求而不贪”的平衡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