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甘谷大象山,大像山全山共有壁画242平方米,大小塑像110尊,其中汉白玉雕像6尊,木雕塑像4尊,铸造像1尊,尤以凿塑于山体中部的唐代大佛最为著名。佛高23.3米,肩宽9.5米,造像躯体浑厚雄伟,法象庄严,气势宏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研究价值。佛像开凿于高34米、宽14米、深4.5米的平面作长方形的圆拱形大窟内,顶部周围悬塑有达摩、频伽、飞天、卷云、莲叶等,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窟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外观看,甘谷大佛既有印度早期佛教犍陀罗风格所特有的蓄有须发以及笈多王朝时期佛教造像的螺型头发,且两眉之间有白毫相等特征,又表现出北周时期颈部较粗、鼻宽短、面部神情温和韶秀等特征,还显现出盛唐时期面容饱满、唇润颐丰、双眉弯曲、两眼明澈而略显突起的审美要求。而大佛头顶的大螺旋式高肉髻则反映了其造像所跨越的北魏至盛唐的历史时空,在后来宋、明、清各代的修缮和重妆中同样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尤其是甘谷大佛宽厚的上唇上的短须在佛教造像中并不多见,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于此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象山也有中国道教的一些特色和造相,反映了佛道融合的一些特色,充分反映了宗教本土化的一些特点。大象山下有一个大象山公园,有大量的石雕。植被非常丰富,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的银杏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