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雨段</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798612</p><p class="ql-block"> 图文:雨段</p> <p class="ql-block"> 退休人踏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一部立体的中国陶瓷史中。这座位于昌江区紫晶北路1号的宏伟建筑,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也是退休人同学此次瓷都之旅的最后一站,下午就要返程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同学中我年龄最小不到65岁,没提前预约也不知道我是否能入馆参观,我同学年龄都在65岁及以上不需预约的照顾人员,入馆前我再三告诉同学们进馆后直上七楼观看“无语佛”,再往下参观。幸运的是我们临近中午时间进馆,我也很顺利预约进入,进馆后我们随着人流进入这座造型独特、寓意深远的建筑。博物馆主体建筑共7层,一层大厅形似窑炉的炉膛,各层之间由长廊连接,造型仿照古代烧瓷用的龙窑,让人未观展品先感瓷韵。我们从七层开始由上而下参观,沿着历史长河顺流而下,感受陶瓷艺术的演进脉络。</p> <p class="ql-block"> 七层走廊上制瓷的“过手七十二,方成一器”的制瓷工艺造型排列整齐,让人知晓,瓷器的制作过程。随后民国时期展品中有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作品——沉思罗汉(也被游客亲切地称为“无语佛”)。这尊清代粉彩佛像表情淡然,在恰当的光影下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摆烂感”,但长长队伍的游客驻足拍照,让我们这些三十五公岁的“年轻人”望而却步,按下暂停键。</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陶瓷展区让我们眼前一亮,这里展示了当代艺术家的创新作品,既有传统技艺的传承,又有现代设计的融合,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结合了现代审美与传统工艺的陶瓷作品,让人看到陶瓷艺术在当下的生命力。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线,洒在精美的瓷器上,仿佛为这些艺术品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p> <p class="ql-block"> 沿着扶梯下到六层、五层的明清展厅可谓精华所在。在这里有珠山八友的顶级代表作,我见到了王步的作品,他开创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他将中国水墨画的泼墨技法融入青花创作,独创“分水写意法”,能使青花料在坯体上产生如同墨在宣纸上“墨分五色”的丰富层次感,从浓到淡,一气呵成。</p> <p class="ql-block"> 四层是新石器至元代展品,这里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高42.1厘米的梅瓶器型大气,青花料浓厚处有黑褐色铁锈瑕疵,是使用波斯进口“苏麻离青”料所致,也是元代青花瓷的典型特征。旁边还有宋代的青白釉盏托,如冰似玉,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体现了宋代秀丽、儒雅的审美情趣。这些器物见证了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时,已是下午二点多了,我们也要返回了,这次参观让我们看到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魅力,也理解了“瓷都”的真正含义。博物馆基本陈列瓷,完整呈现了景德镇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一件件瓷器,不仅是实用器物或艺术展品,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追求。</p> <p class="ql-block"> 以后如果你来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绝对是不容错过的一站。在这里,你能够真正理解这座“世界瓷都”的灵魂所在,感受那一捧瓷土背后的万千匠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