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1年,北宋政和元年六月。<br>清河县衙门外。<br>此时正当暑热,烈日炎炎。<br>一队童子排队走进衙门,手里提着竹篮,里面放着一些干粮,笔墨砚台和竹筒。<br>人群中,有一个人格外扎眼。<br>此人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目射寒星、浓眉如漆;胸脯横阔、器宇轩昂。<br>这不是别人,正是清河县武家二郎,唤作武松的便是。<br>“二郎,你能读书考科举,哥哥高兴。”<br>“这一场童子试,你莫要太紧张。”<br>三寸丁武大郎望着前面的县衙,不住地安慰武松。<br>“哥哥放心,我这次童子试必定拿第一。”<br>武大郎高兴道:“你能上进读书,哥哥心里高兴。”<br>“不管能不能考上,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