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生活需要仪式感吗?

东明

作文题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年来,具有“仪式感”的现象频繁活跃在大众视线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吃早餐,要精心搭配食物,拍照发朋友圈,配文“周末的第一顿早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前,要先制定“每背完100页就送自己小礼物”的奖励机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扫除时,要先播放一首轻松悦耳的音乐,顺便泡上一杯喷香的清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睡前,必须撕下一页日历,不只为看日期,也为即将结束的一天画上句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认为,仪式感是明知生活的底色是黑白,偏要泼上油彩,制造快乐;但也有人认为仪式感常常为了追求形式,浪费了许多时间,实际上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完上述材料,你有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完成一篇习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2)不少于600字。(3)文章不得出现考生真实信息。</p> 作文指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题是材料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必须认真审读材料,本次作文材料的话题是“仪式感”。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仪式感是明知生活的底色是黑白,偏要泼上油彩,制造快乐”和“也有人认为仪式感常常为了追求形式,浪费了许多时间,实际上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两种对立的观点分析,作文的立意首先应该对“需要”还是“不需要”仪式感进行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最恰当的立意是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一分为二看待“仪式感”问题,如“仪式感的取与舍”。也可以选择一方立意,如从“不需要”的角度,可立意为“别让仪式感成为形式”,“仪式感就是伪精致”等;从“需要”的角度,可立意为“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心中的圣火”等。但在论述中,要适当涉及另一方,使观点不至于以偏概全、走向片面。作文时主要文体为论述类文章,论述要结合当代实际。</p> 花文欣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生活需要仪式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仪式感,似乎常常被人所提及,却极少有人真正去诠释它到底是什么,或是其中所蕴含的特殊意味。仪式感仿佛是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的一个模糊的感受,但又难以被看得真切。也许在每个人眼里,仪式感的含义各不相同,却又有所相通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眼中,仪式感是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沟通的媒介。仪式感让理想的曙光照亮生活,让平和的内心仰望未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总喜欢在吃早饭前,先去一趟教室,空无一人的教室之中,四周的桌椅杂乱零散,我的心却异常得平静。在这个无人注视的地方,在这个略微昏暗的空间,抛去摆在他人眼前的姿态,自我地享受这专属的片刻安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连这短暂的片刻清净都不懂珍视,不愿追求,更是将“仪式感”视为无用的负累,只想敬而远之。殊不知在这个空虚的社会中,只有这种带有轻微的盼望和真切的渴求的方式,才能在跨越所谓的理性,带来稍许来之不易的动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是现实与所思所想之间那不可逾越的偏差,使得大多数人甘于无奈而沉溺在绝望之中,将先前高唱的梦想深埋,将朝气蓬勃的自我遗忘。但亦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眼中光彩依旧,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桥梁,对于每一天的生活都有独特的品味和思考。而这道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正是这无处可寻或是无处不在的仪式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仪式感,是感性理性间的权衡。今人总是惊羡歌颂古人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待人处事时的洒脱逍遥,还是与山河比肩的豪迈肆意,抑或是痛哭朗笑的纯粹真情。殊不知生活中的我们也能够轻易做到,因为仪式感,也是一种对任何事物放下成见的回归本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代的洪流里,仪式感正在消失,而面对正在消逝的仪式感,我们要去坚守的不是刻板的规章,而是一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相信自我的信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