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王村志》序言

渭水春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保王村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序 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渭锋带来了一本《保王史话》样书邀我作序。看到这本样书,我心中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 对于王龄洲先生能够在二十多年前不顾家庭牵绊、自身辛劳,从新疆回乡抢救整理濒临湮灭的村落历史及非遗文化的那种精神而心生敬仰、充满感激;对于克民、安宁、渭锋等人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续修村史我倍感欣喜,为他们这种传承弘扬村落文化的精神及大爱情怀而欢欣鼓舞。但更令我担忧的是:自己作为工科出身的九旬老人,毕生都没有真正从事过文字工作,加之年事已高、思绪杂乱,唯恐因自己的勉为其难而贻笑大方。</p><p class="ql-block"> 虽说离开家乡已经七十余年,但是保王村的自然风貌、人文遗迹依然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时常勾起我儿时的记忆,以至于保王村的人物事迹在我的梦境中萦绕徘徊。</p><p class="ql-block">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保王村地处交通要道。村南的官路东起大荔赵渡,西到甘肃兰州,每天天不亮人们在睡梦中隐约听到村南官路上的马蹄声及铜铃叮当作响的声音,那仿佛就是黎明即起、勤作力耕的号角;村西的沟路北起蒲富以北的莽原,南到渭河岸边,只需摆渡即可进入渭南。这条沟路北高南低、落差巨大,遇到大雨或雪水消融,磅礴的水势就会由北向南奔涌而来直达渭河;村东的官路从富平向东南直达二华(华阴、华州);村北的官路从田市向东北直达大荔县城。当时的保王村相当于渭北平原上的一个交通枢纽,也是关中地区通商贸易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清代乾隆年间,保王先民就在店壕上面村南官路与村东官路的十字一带经商开店,于是“店壕”得名。这也就是保王村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起点与遗迹。</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土地上,保王先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垦农田、建造屋舍、薪火相传、繁衍生息。他们在面对艰难困苦时,互帮互助,团结一心,铸就了淳朴善良、勤劳坚韧的乡邦民风。</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编撰这部村史,旨在将保王的自然景观之静美、人文遗迹之厚重以及先辈们的创业事迹详实的记录下来。让后人在翻阅时,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铭记先辈的付出,传承那流淌在血脉中的人文精神与乡邦情怀,使保王村的故事历久弥新、世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保王人为传承乡邦文化、共建美好家园而奋发图强、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 值此《保王史话》付印刊行之期,谨此赘言,是以为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可法</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