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骑岭南D11:10月23日,从阳江市海陵岛经阳东区大沟镇至台山市北陡镇,骑行87km,总里程750km。</p><p class="ql-block"> 因海陵岛天气仍然是大风大浪,出海的计划泡汤。今天开始的目标是往珠海方向,将近300km,计划3天时间到。早晨起来看天气,阴沉沉的,8点出发时下着小雨,大约一个小时后雨停了。但最令人讨厌的5~7级的逆风一直陪伴着我们不离不弃直到北陡镇。</p><p class="ql-block"> 北陡镇是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下辖镇,位于台山市西南端,地处阳江、恩平、台山三市交界,面临南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骑岭南D12:10月24日,北陡镇经金鸡镇、赤水镇、台山市、水步镇至大江镇,因大江镇只有一家宾馆而无法入住,返回到水步镇入住。骑行105km,总里程855km。</p><p class="ql-block"> 今天计划从北陡镇渡口乘船到台山横山码头,7点半到码头一看,已经是退潮渡船无法通行。其实,乘不乘船过江都是一样的,也要到水步镇或者大江镇,距离也一样。</p><p class="ql-block"> 今天阴天,是这段时间以来最爽的一天,虽然有点逆风,但对骑车影响很少。从台山市北陡镇到开平市水口镇,这条路线非常经典,可以说是一条从山海风光逐渐过渡到侨乡人文的风景长廊。沿途的景色多样,富有变化,绝对不会单调。</p><p class="ql-block"> 北陡镇出发走上S276省道,一开始的风景是低矮的丘陵、茂密的桉树林和香蕉林,远处是连绵的群山。这一带属于台山西南部的山区,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如果走老路,你能更贴近当地乡村生活,看到路边的农家和田园。穿过台山腹地开始与田园与碉楼的初遇。骑行出台山山区,进入台山中部和北部的平原、丘陵地带时,景色转变为大片大片的稻田。台山是广东的“鱼米之乡”。276省道转入275省道,进入开平市后,侨乡文化的氛围会越来越浓厚。你会经过一些典型的开平村落,村前常有风水塘,村后是茂密的竹林或树林,而碉楼和庐(华侨修建的西式别墅)就矗立其中。零星地看到一些碉楼和洋楼散落在田野间或村庄里。它们不像开平碉楼景区那样密集,但这种“偶遇”的感觉更添韵味。</p> <p class="ql-block"> 秋骑岭南D13:10月25日,台山市水步镇经新会区、斗门区至珠海拱北口岸附近,骑行116km,总里程971km。</p><p class="ql-block"> 前天从海陵岛出发到今天顺利到达珠海香洲区,前两天是一路向北,却刮着5~6级的北风。今天是一路向南,阴天微风习习,非常舒适的骑行天气!</p><p class="ql-block"> 途经新会区,新会区,古称冈州,隶属广东省江门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新会是广府地区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一直是四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有“东莞拳头新会笔”之美誉,新会陈皮闻名遐迩,新会陈皮享誉全国,素有“陈皮之乡”。维新领袖梁启超出自新会,是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发源地,有“海滨邹鲁”之称。</p><p class="ql-block"> 一壶陈皮,赏时光之味。陈皮融"药、食、健、茶"于一体,素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美誉。入药可调百方,入膳可调百味,入茶可调百韵,温暖又滋养!</p> <p class="ql-block"> 秋骑岭南D14:10月26日,珠海自由闲逛,游情侣大道。</p><p class="ql-block"> 当中国绝大多数沿海城市都在以速度与激情书写发展传奇时,在珠江入海口西南一隅,珠海却选择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它仿佛一位深谙生活美学的隐士,将都市的繁华与田园的静谧、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先锋,统统收纳于一片蔚蓝的怀抱之中。诚如那句精妙的概括:“珠海,一座被海风轻抚的‘百岛之市’,既有都市的从容,又有田园的诗意,因为这里城在海上、岛在城中,连时光都仿佛被海浪揉成了慢节奏。” 这并非溢美之词,而是对这座城市灵魂最贴切的描摹。</p><p class="ql-block"> 站在情侣路的尽头,咸涩的海风穿过棕榈叶的缝隙扑面而来。夕阳正将无边的铂金洒向海面,远方的港珠澳大桥如一串遗失的珍珠项链,若隐若现地浮在氤氲的水汽中。这就是珠海给我的第一印象——一座仿佛被海水和时光共同浸泡过的城市,她的浪漫,从不喧哗。</p> <p class="ql-block"> 要理解这座城市的灵魂,或许该从她的名字开始。</p><p class="ql-block"> “珠海”之名的确与珠江和南海息息相关,但这简单的地理注解背后,藏着更深的诗意。她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千百年来,咸淡水在此交汇、碰撞、融合,孕育出这片独特的海域。站在海边,你能感受到那种奇特的交融——珠江的温厚与南海的浩瀚在此相遇,如同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在此地达成和解。</p><p class="ql-block"> “珠海”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寰宇记》,古称“珠江口本地”。但“珠海”二字真正定格在这片土地上,要等到1953年建县之时。从命名逻辑看,“珠”源自珠江,“海”指向南海,再直白不过。然而,当我一次次走在珠海的海岸线上,却觉得这个名字有着更深的隐喻。</p><p class="ql-block"> 珠江,作为岭南母亲河,携带着上游红土地的养分,一路蜿蜒,水色浑黄;而南海,清澈湛蓝,深不可测。当江水与海水相遇,浑黄与湛蓝相互渗透,形成一条长长的、蜿蜒的界线。这界线不是割裂,而是一种缓慢的、持续的交融。这不正像是理想与现实、诗意与日常的关系么?珠海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正源自这种“咸淡水交界”的状态——她既接纳大江带来的烟火人间,也面向大海所象征的无垠可能。</p><p class="ql-block"> 这种交融,塑造了珠海独特的浪漫。它 不是甜腻的、刻意营造的浪漫,而是生长于海风盐分中,带着生命原始气息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被海浪揉慢的浪漫时光。</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岛屿是珠海的骨架,那么慢节奏的生活,便是珠海流淌的血液。这份“慢”,并非懒散或停滞,而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节律同步的内在和谐。</p><p class="ql-block"> 情侣路,无疑是这种慢节奏生活最极致的载体。三十多公里的海岸线,它不像某些城市里那种精雕细琢的观光步道,更像是这座城市无心插柳却成就的一片诗意空间。这条沿海而建的道路,蜿蜒如一条飘逸的丝带,将城市最美的风景串联起来。清晨,老人们在岸边垂钓,一坐就是半天,他们等待的不是鱼获,而是一种与海相处的方式。午后,情侣们并肩骑行,单车铃铛的清脆声响混着海浪声,简单却动人。黄昏才是高潮,当夕阳把天空染成绯红,海面泛起金色涟漪,你会看到新婚夫妇在沙滩上拍婚纱照,洁白的纱裙被海风撩起,摄影师不断喊着“看这里”,而新人的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的大海。著名的珠海渔女雕像,就矗立在情侣路畔,她手捧明珠,姿态优雅,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爱与希望的象征,默默见证着无数平凡而温馨的日常。</p><p class="ql-block"> 情侣路最动人的,不是它的风景,而是它容纳了这座城市里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它不像某些旅游景点那样表演浪漫,它本身就是浪漫的日常化。在这里,浪漫不是奢侈品,而是像空气和海风一样,免费且充沛。</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情侣路是珠海的浪漫长廊,那么散落在海岸线上的岛屿就是她的浪漫音符。</p><p class="ql-block"> 珠海的故事,始于海,成于岛。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骨架,便是那217公里绵长的海岸线与星罗棋布的146座岛屿。这“百岛之市”的美誉,绝非虚名。这些岛屿如同上帝撒在南海之滨的一串珍珠,它们形态各异,性格分明,共同构成了珠海多层次、立体化的海洋景观。</p><p class="ql-block"> 这些岛屿,是珠海的精髓,也是其多样性的来源。外伶仃岛,以其清澈见底的海水和奇峻的岩石,吸引着追寻“天涯”意境的旅人。站在岛上,遥想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千古绝唱,历史的海浪与眼前现实的海浪仿佛重叠,涌起一股深沉的家国情怀。东澳岛的沙滩细腻如糖,东澳岛的南沙湾,沙滩洁白如粉,海水从近处的透明渐变为远方的碧蓝,被誉为“钻石沙滩”,是纯粹度假天堂的写照;波浪温柔地一次次拥抱海岸,像一场永不停息的恋爱。桂山岛则保留着浓郁的渔家风情,海钓归来的船只、码头边晾晒的鱼干、傍晚升起的袅袅炊烟,构成了一幅鲜活的海岛生活图卷。荷包岛则保持着近乎原始的野性,丛林深处传来不知名的鸟鸣……</p><p class="ql-block"> “城在海上,岛在城中”。在珠海,你很难清晰地划分城市与自然的边界。在情侣路上,一侧是摩天楼宇勾勒出的现代天际线,另一侧便是无垠的大海与点缀其间的离岛。这种奇妙的视觉体验,使得珠海的都市感从不逼仄,总是带着一丝海风带来的通透与舒朗。这里的城市规划者似乎深谙“留白”的艺术,没有将每一寸土地都填满钢筋水泥,而是慷慨地将大片的空间留给海洋、绿地和山峦,让城市得以自由“呼吸”。</p><p class="ql-block"> 这些岛屿像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在提醒我们:浪漫有时意味着留白,意味着为匆忙的心灵保留一些可以迷路、可以发呆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珠海绝非一座只知沉溺于田园牧歌的“睡城”。它的“都市的从容”,恰恰体现在它能以一种优雅而坚定的姿态,拥抱现代文明与科技创新。</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的起点本就伴随着改革的基因。但它选择了与其他特区不同的发展路径——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而是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份战略定力,在今天看来,显得尤为珍贵和富有远见</p><p class="ql-block"> 当然,谈及珠海的现代篇章,港珠澳大桥是无法绕过的一笔。这座跨越伶仃洋的巨桥,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但我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它——它是珠海浪漫气质在钢铁时代的延伸。白天,它宏伟、理性,代表着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但入夜后,当桥上的灯光亮起,蜿蜒在墨色的海面上,它便成了一道划破黑暗的光之轨迹,一种极致的、近乎科幻的诗意。</p><p class="ql-block"> 这座桥连接起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它不仅是物理的通道,更是意象的纽带。它将珠海那种较为静默的浪漫,与香港的繁华、澳门的绮丽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更大的、关于梦想与连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珠海的浪漫,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哲学。</p><p class="ql-block"> 她不像某些城市那样急切地证明自己,她从容地存在着。她的浪漫不在于高楼大厦的炫目,而在于海风可以自由穿行于城市街道;不在于商业中心的繁华,而在于每个普通人都能轻易抵达一片海,在夕阳下发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根植于日常的、可触摸的浪漫。它是清晨码头鱼市的腥咸气息,是午后果园里荔枝的甘甜,是黄昏时海面跳跃的光斑,是夜晚大排档里一碗热腾腾的海鲜粥。它平凡,却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珠海的魅力,不在于它拥有某一样极致的事物,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罕见而可触摸的、关于理想生活的范本。它不像一些历史古城那样背负着过于沉重的过去,也不像某些超级都市那样在高速运转中令人窒息。它巧妙地找到了一种平衡:发展与生态的平衡,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奋斗与享乐的平衡。</p><p class="ql-block"> 咸涩的海风,年复一年,吹拂着这座城市。它见证了珠海的变迁,也从这座城市独特的地理与人文中,带走了某种气息,又将这种气息传递给每一个到访者。</p><p class="ql-block"> 珠海,这座位于咸淡水交汇处的城市,她的浪漫也正在于此——她接纳一切的交融,江河与海洋,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喧嚣与宁静。她不刻意追求纯粹,却在融合中找到了自己最动人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当“时光都仿佛被海浪揉成了慢节奏”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被治愈的安宁,一种对生活本真的回归。珠海,这座海风轻抚的百岛之市,用它那独特的蓝色与绿色交织的画卷,告诉每一个到访者和居住者:生活,可以不必总是行色匆匆;成功,也可以与诗意共存。它不仅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城市,更是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一个安放身心与梦想的温柔之乡。</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珠海。一座用江海之情、时光之笔书写而成的浪漫之城。她的故事,如同海浪拍岸,一遍又一遍,永不停息,永远新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