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多巴胺,寻找内啡肽——换条线路又一次登顶大寒尖

心空俗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换条线路登顶大寒尖</b></h3>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吃了早饭,和HGF一起驱车到赤岸镇丫溪村,然后开始又一次登顶大寒尖之旅。今天来登大寒尖除了我个人想登山之外,另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想把HGF带上大寒尖,带她来爬了好几次,她都没有爬到顶,一般都是爬到天龙禅寺就不爬了,不爬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主要是怕膝盖吃不消。今天我就想从丫溪爬,丫溪的海拔已经接近400米了,从这里开始爬可以少爬一点,这样就容易登顶一些。二是带GF重新来一次棚户人家这里,她曾经好多年前跟朋友一起来这里露营过,之后就一直没有来过,所以她有兴趣。</p> 今天我们的线路是从丫溪村出发到棚户人家(龙宿塘水库)再到老鹰峰茶场最后登顶大寒尖。我们是8:33丫溪出发,14:43回到丫溪村。全程8.5公里左右,累计爬升603米。路线比较长,爬得比较慢,主要目的是必须两人都登顶,其实她心里也是想登顶的,主要是怕困难。所以我们一路歇息,一路看看路边的广告牌,一些广告语还蛮吸引人的,蛮有意思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远离多巴胺,寻找内啡肽</b></h3> 有句广告语是“远离多巴胺,寻找内啡肽”。我们都不懂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是网络用语,所以拍了下来,等回来再寻找答案。<div>  用AI查了之后才知道:“远离多巴胺寻找内啡肽”是一种网络流行语句,意为追求长远的幸福,远离短暂的快乐,也代表希望爱情长久的意思。远离多巴胺寻找内啡肽的意思就是:要寻找成就感给人带来的快乐,而不是短暂的即时的快乐。低级快乐如璀璨烟花,短绚即散;高级快乐如静水深流,沧笙踏歌。</div> 多巴胺属于儿茶酚胺和苯乙胺的一种,是由氨基酸酪氨酸经过两步酶促反应合成的。多巴胺在人体内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脑细胞和肾上腺细胞中,它也是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这两种物质也是重要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多巴胺在人体内的作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影响人的运动、认知、情绪、食欲、性欲、睡眠、注意力、学习、记忆、奖励、惩罚等多个方面。多巴胺的正常水平与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息息相关。然而,多巴胺过度或不足的产生都可能导致问题,例如成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失控或抑郁等。 内啡肽的生理作用为镇痛和欣快作用,不同类型的内啡肽与不同的阿片受体结合,具体作用有所不同。内啡肽的镇痛作用只在大脑内给予时方能见到,但尚未证实外周给药是否有镇痛活性。内啡肽的释放可以缓解疼痛,让人感觉到舒适,还能引发积极的情绪,使人体产生快乐、幸福和放松的感觉,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多巴胺驱动追求快乐,内啡肽缓解痛苦后奖赏。多巴胺属于奖励机制,例如找到食物、拿奖、完成目标时机体就会产生多巴胺,让人觉得很开心。而内啡肽属于补偿机制,比如在运动后或者受伤后,机体就会分泌内啡肽,可以促进身体活动、缓解疼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比想象中累</b></h3> 原先是想从丫溪村上去轻松一点,我曾经从这边上去过一次,那次是跟陈哥他们去的。从丫溪到杨盆再到龙宿塘水库再到老鹰峰茶场再登顶大寒尖。今天爬了觉得并不轻松。首先从丫溪到龙宿塘水库感觉爬了很久,感觉有点累。在棚户人家休息了一会然后又出发,到了老鹰峰茶场后再冲顶大寒尖,觉得路程又长又陡,跟羊印这边比,丫溪这边路差得多了。我觉得今天丫溪这边花掉的力气,在羊印这边上也上去了。冲顶时候还有一段路走错了,还好看了“两步路”循迹轨迹,发现走反了,然后又纠错,这些都是扩出去的行程。 今天是我2025年第21次登顶大寒尖了,下次准备再换条路线,这样可以增加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