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街 所城里

笑咪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故乡烟台,是山东半岛东部一座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的滨海城市,因黄海与渤海在此交汇,而被称为自带“双海基因”的北方最硬核的地级市,这里的老街小巷都爬满了历史的皱褶,所城里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城里,被称作“一座所城里,半部烟台史”,它始建于1398年,比故宫早了六年,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洪武年间为抵御倭寇建立的</span>“奇山守御千户所”,清康熙年间转为居民区1100余户,形成了烟台最早的市井文化聚居地,确切的说,这里是烟台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妈的家,离所城里只有一条马路相隔,所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陪妈散步时,光顾所城里就象去邻居家串门一样快捷。夏日里会利用早与晚的凉爽之时,冬天就趁暖阳明媚之日,街上的好吃的,会捎带着尝尝鲜,好看的,也瞄上它两眼,当然了,老妈的唠叨也是逛所城里的必修课,从前的所城里总在妈的回忆中凝成了一段段老电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城里原本是有四个门的,东门为保德门,西门为宣化门,南门为福禄门,北门为朝崇门。但原城门在历史变迁中已损毁,现存宣化门为仿古重建。“宣化”取自儒家思想,核心含义是“宣扬政德,教化四方”,旨在通过军事据点传播朝廷德政,巩固边疆统治。这种命名在明代边疆地区较为常见,可见所城里西大门的重要性,它也是反映了卫所制度下“以武卫文”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新修建后的城门及城墙,底部用青石砌筑,上部用大青砖砌筑。城墙高7.33米,厚6.67米。沿城墙走上城楼,会看到战鼓和瞭望塔,这是抵御倭寇入侵的重要设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所城里,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这里的房屋建筑结构,多为青砖黑瓦的四合院和木制门窗,以抬梁式梁架结构和龙纹彩画的明代建筑特征,街道铺以青石板,是一种古朴的传统街巷风貌,着唐装汉服的游客,更是将这里视作访古寻幽的好场合,也为这古色古香的街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街上还有一些醒目的名字,象<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代千户衙门旧址的</span>张氏祠堂、中西合璧式建筑刘子琇旧居等,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景观,令人在游走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墙上的拴马桩你认识吗?想起了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中的世界真奇妙“猜猜看”,这个旧城墙上的老物件,如今也成了稀罕之物。但我看到它很亲切,因为老宅子的后墙上,就它醒目的位置。随着旧屋翻新以及旧城改造,它已成了一个时代的念想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奇山所历史文化展示馆,通过对奇山所600年历史脉络的溯源和老烟台文脉传承,展示了明代海防卫所到近代的烟台城市发展,将胶东民居风格,民俗文化等进行了全方位阐述,那些方言土语,既亲切又遥远,总令人在回味中对号入座,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欢走进<span style="font-size:18px;">“非遗一条街”,</span>烟台剪纸、烟台绒绣、烟台印染、胶东彩塑、胶东大饽饽等,每一项都唤起了儿时的记忆,青春在此刻飞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逛老街还有一大乐趣,那就是吃。烟台焖子、清氽蛎子、鲅鱼水饺‌、海肠捞饭‌、辣炒蛤蜊、海菜包子等,每一口都是家乡的味道,吃的心花怒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城里是故乡的根,是充满古韵与现代文明交汇的老街,古老的院落和斑驳的墙砖让人在古与新中穿越,在宁静古朴中触碰着时代的脉络,忘了时间,忘了年龄,品味生活,岁月静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