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锣鼓巷(Nanluogu Lan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地区,中轴线东侧。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级最高且资源最为丰富、唯一完整保存元代胡同院落肌理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南锣鼓巷全长787米,宽8米,东西两侧排列16条胡同,呈鱼骨状,又称“蜈蚣街”。</p> <p class="ql-block"> 南锣鼓巷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属大都昭回坊范围,是元大都的一条重要街巷,也是元大都"五十坊"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元代时期,以锣锅巷为轴线,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p><p class="ql-block"> 明代时期“锣锅巷”因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同驼背,由此改称为罗锅巷属昭回靖恭坊。</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罗锅巷因属镶黄旗驻地,改称南锣鼓巷。</p><p class="ql-block"> 从南锣鼓巷名称的演变印证北京城市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 现存的胡同肌理完整保留元代"八亩方田"的规划理念,东西两侧各八条胡同对称分布,构成棋盘式里坊制度的实物标本。 </p><p class="ql-block"> 作为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之一,其历史建筑群展现了元大都里坊制的活态样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南锣鼓巷同时又是一条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著名巷道。明清时期这里汇聚了众多高官显贵要员与文化名流。 由于清朝乾隆年间南锣鼓巷属于镶黄旗驻地,这里曾是八旗之中的“上三旗”之一,由皇长子统领,地位显赫。因此,大量的镶黄旗贵族在南锣鼓巷周边聚居。</p><p class="ql-block"> 该区域现存有27处名人故居及完整四合院建筑群。比如,雨儿胡同有著名画家齐白石的故居,帽儿胡同则住过明代将领洪承畴、末代皇后婉容以及北洋军阀冯国璋等历史人物。还有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茅盾的故居在后圆恩寺13号院,此外,僧格林沁王府、蒋介石行辕等遗址构成完整的名人故居谱系,其中11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南锣鼓巷地区在京师的地位。不仅完好保存了众多历史悠久的胡同与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还因名人故居而沉积了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 雨儿胡同13号院为齐白石1955-1957年居所,现存正房五间及厢房三间,门墩雕刻白菜图案见证画家"清白传家"理念。</p> <p class="ql-block">↓ 茅盾故居(后圆恩寺胡同13号)保存1949-1974年生活原貌,院内枣树为作家手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帽儿胡同35号婉容故居占地1100平方米,垂花门与抄手游廊保留清末王府营造特征。</p> <p class="ql-block"> ↓ 此院落紧挨着上图新修建的婉容旧居,看似两门为同一院落。由于都未对外开放,所以无法进入院落探究。</p><p class="ql-block"> 只能期待未来……</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南锣鼓巷更是成为了北京的一个热门旅游景点。这里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各式各样的中华老字号传统小吃、创意小店、酒吧和咖啡厅等,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与此同时,南锣鼓巷也被列为了北京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并被美国《时代周刊》推荐为亚洲必去的25处风情体验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南锣鼓巷不仅是一条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巷道,更是北京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等待着大家的探索和发现。就算是老北京人,也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地方,闲时到此一游,即回味历史,传承古老的文化,又品尝了传统小吃,的确是个值得休闲打卡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