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有两个表妹 ,相约来怀化看我。大的叫陈施林,是由女婿女儿自驾车从娄底来;小的叫陈秋林是由女儿陪同从贵阳搭高铁而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故事从源头说起:</b></p><p class="ql-block"> 由施林表妹珍藏了70多年的外公外婆的瓷像,首次翻拍发给我。</p><p class="ql-block"> 当我看到两位老人的照片时,童年的故事就像看电影,一幕幕呈现在眼前。我记得抗战时期,因舅舅流落在敌占区湖北, 久无音信,外婆急得经常流泪。当日寇占领谷水镇时,我们都逃到毛田冲,只留下外公一人在家守屋,外婆很不放心。......</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每逢过年和寒暑假,都是在外婆家度过。因我母亲是外婆唯一的女儿,在我五岁时就去世了,外婆把我当成她的”女根子”,对我格外痛爱。那时,我和表兄表妹在外婆身边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玩耍,亲如同胞兄妹。......</p><p class="ql-block"> 如今,以外公外婆为根基的陈氏家族已成大树,枝繁叶茂,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 表哥陈家雨15岁参军去了新疆,在边疆奋斗一生,扎根边疆;我曾求学东北,工作在湘西林区,在会同安家。秋林也曾来往福建贵州,现定居贵州,只有施林留在家乡。尽管兄弟姐妹天各一方,几十年来,经常联系,相互关照。我上大学时得到表哥的支助,终生不忘。如今,在《陈氏部落》微信群,仍然享受浓郁的亲情。于1996年2月,四兄妹在娄底相聚 ,留下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两姐妹,品学兼优,却未能升大学,在农村成家立业,和在职的丈夫一道含辛茹苦培育好儿女。如今儿孙一代比一代优秀,可算苦尽甘来。</p><p class="ql-block"> 施林就职后定居娄底,是我们的联络中心 ,她对陈氏家族贡献大。如今,兄弟姐妹都已到了耄耋之年,她仍然十分惦念,不辞劳苦,带领家人到处探亲。今年已出行三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次:</b></p><p class="ql-block">今年二月,即春节期间,施林带着三代六人的家庭团队,顶风冒雪飞往新疆乌鲁木齐,给她哥哥祝九十大寿。我表哥表嫂都已年过九十,此时,远在上海的孙儿孙媳带着曾孙也回新疆团聚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第二次:</b></p><p class="ql-block"> 今年七月,施林又带儿孙三代六人的家庭团队,冒着酷暑到了贵州省福泉市,给秋林妹贺80岁生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次:</b></p><p class="ql-block"> 在国庆假期,她和秋林分别从娄底和贵州出发来怀化看望我这个表姐。</p><p class="ql-block"> 我今年89岁,是已有三个曾孙的四代之家。这次除了在英国的孙女和曾孙女外,国内的亲人都到齐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八月十六(10月7号)这天,大家欢聚一堂晚宴后,有三人连夜赶往长沙,有四人返回会同。在依依不舍分别时,贵州的亲人给我的两个曾孙赠送红包,把亲爱传给第六代。</p><p class="ql-block"> 久别重逢,却来去匆匆。在怀化只停留了一天,却是过得充实、圆满和快乐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亲人团聚合影</p> <p class="ql-block">习主席中秋节讲话中的”三个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