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10——最美沙漠公路、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养君

<p class="ql-block">10/21号,周二和田天气 晴6~18℃/阿拉尔天气晴1~18℃</p><p class="ql-block">行程安排: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参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p><p class="ql-block">9:00从和田的九华玉龙酒店出发——前往阿拉尔(车程约8小时/442KM)——阿拉尔格林东方酒店</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从和田市区出发,沿着 G580 国道(阿拉尔至和田又称阿和公路)驶上沙漠公路。20年前在喀什出差时,曾想着要在返回时走一趟沙漠公路,因种种因素没能实现,这次南疆行终于达成心愿。</p><p class="ql-block">G580沙漠公路是中国新疆境内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国道,全长约424公里,北起阿克苏市,南至和田市康西瓦,是世界最长的流动性沙漠等级公路,于2007年通车,设计时速80-100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显著缩短南疆地区车程并促进经济发展!</p> <p class="ql-block">一开始,能看到公路两旁有一些防护设施和少量植被,随着深入,沙漠景观逐渐占据视野。公路笔直地伸向远方,两侧是广袤无垠的沙丘,像金色的海浪连绵起伏。阳光洒下,沙丘明暗交错,构成壮观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能看到公路两旁为固沙铺设的芦苇草方格,还有沙拐枣、梭梭、柽柳等耐旱植物,以及顽强生长的胡杨。越往沙漠深处走,荒芜感越强烈,但也更能感受到沙漠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条沙漠公路路况较好,大部分是直线,但全程限速 100 公里/小时。沿途设有观景台、休息区和服务区,方便停车欣赏美景、休息和补充能量。一般每隔 100 公里左右有一个服务区,提供简单的饮食和休息场所。</p> <p class="ql-block">【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讲述了三五九旅这只部队的光辉历程,从它诞生、发展、壮大、前世今生,重点介绍它屯垦戍边的历史,新疆得以今天的繁荣繁华与三五九旅的贡献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展览共分为四大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英雄部队 功勋卓著</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支英雄铁军,从湘赣根据地的战火走来,从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走来,从延安宝塔山下走来,从南泥湾的稻香里走来。转战南北,威震晋绥,屯垦陕北,驱逐倭寇,进军西北,解放新疆……新中国的史册上,铭刻着这支部队艰苦卓绝的铁马征程。连天烽火塑造了这支部队的军旅品格,家国危难培育了这支部队的钢铁意志,屯垦戍边是这支部队的恒久使命,保家卫国是这支部队的终极理想。</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艰苦创业 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1950年的春天,在这片拥有数千年屯垦历史的土地上,在曾经最繁荣的古丝绸之路上,一队队军人,人喊马嘶,唤醒了这处偏僻而沉寂的荒原。他们战风斗沙,开荒造田,白手起家,筹建牧场;艰苦创业,兴办工厂,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们豪情壮志、满腔热血,唤醒了广袤无垠的亘古荒原;他们以坚定的信念与不耻的意志,用汗水与智慧开辟出一片片绿洲。</p><p class="ql-block">这支曾在南泥湾发展壮大的生产模范部队,迅速实现了从战斗大军到生产大军的使命转换。让沙漠退步,把江河驯服,将戈壁变绿,使百业繁庶。从荒芜到繁华,他们不仅建起了城市,更在农业、工业、科技等多个领域深耕细作、开拓创新,加速推动了现代化进程。昔日的战场勇士,今朝的建设先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军垦第一犁</p><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政治部摄影员袁国祥在喀什地区草湖的开荒场地上,看到教导团6位战士肩套绳索、低头弓腰拉着一架木质犁破土前行。袁国祥被这幅画面吸引了,他追上拉犁人,将镜头对准他们的背影,按下了快门。图片标题为《辛勤耕耘》。</p> <p class="ql-block">塔河五姑娘</p><p class="ql-block">1958年5月,为解决塔里木河南岸新开垦的50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第一师党委决定,在戈壁荒漠开挖一条引水大渠,由于渠形复杂,而且基本上是靠人工开挖,上级领导研究决定,参加此次挖渠任务的,必须是身体好,思想好的男同志。出发前,却有20多名姑娘强烈要求参与挖渠任务。当时正值盛夏,荒漠戈壁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20名姑娘与男同志一起挖渠,每天早出晚归,定额十方半,全靠两个肩膀往外挑。几天下来,20多个姑娘,只剩下了王世卿、王华玲、赵桂荣、郭桂荣、赵爱莲5位。五位姑娘自发组成生产突击小分队,每日挑灯夜战,创造了每人每日运送72立方沙土的好成绩,她们多次受到兵团领导接见,被自治区党委授予“穆桂英小组”的称号。</p><p class="ql-block">塔河五姑娘。自左至右:王华玲、赵桂荣、郭桂荣、赵爱莲、王世卿。 </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p><p class="ql-block">广聚英才 共建一师</p><p class="ql-block">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有这样一片热土,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八方才俊梦想启航的地方一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这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他们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p><p class="ql-block">在这片辽阔的天地间,他们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篇章。他们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兵团的发展大局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p><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一师将继续成为有志之士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阿拉尔的明天也必将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冰峰五姑娘</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色血脉 赓续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兵团源于人民军队,赓续的是红色根脉、传承的是红色基因。从三五九旅英雄部队到第一师阿拉尔市,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活跃着英雄模范挥洒汗水、披荆斩棘的身影,留下了舍家卫国、忘我拼搏的印记,红色基因始终代代相传。他们是脊梁、是楷模,是兵团辉煌成就的创造者、贡献者、见证者,是培育时代新人、引领时代新,风的精神标样。</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面英模墙,镌刻英雄模范的功勋,铭记英雄模范的业绩,让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赓续传承,激励新时代手部职工群众自觉继承一代代英雄模范的崇高事业,从他们身上汲取奋斗力量,以奋发有为、拼搏奋斗的姿态,立足岗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p> <p class="ql-block">后到达阿拉尔入住格林东方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6日于上海浦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