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茶阳[2],山川毓秀;赫赫义堂[3],青史流芳。时值建党百又四秩[4]庆典,恭立铜像八尊[5],以彰先烈。仰革命先驱之丰烈,承闽粤赣边之赤光。昔时星火燎原,农运兴于太宁故地;往日热血浇灌,丰碑矗于家国热肠。<br>忆昔志士振臂,英杰扬旌,率工农而奋起,持正义以前行。首建农会于粤东雄邑[6],初立政权于闽粤红疆[7]。三十子弟[8],凛然赴义;一门忠烈,坚似磐石。更有贤者擘画[9],躬身力行,运筹边陲而怀天下,驻守义训以系苍生。结深情于黎庶,播火种于千山。<br>天地存英气,千秋尚凛然。镇党委政府秉初心而续业,方圆集团倾热忱以助成[10]。立铜像为镜,可照初心皎皎;以青史为灯,长明征路煌煌。四载薪传,赤焰不灭;九域梦续,山河增辉。<br>今撰文以述往,执笔而书丹。愿我后人,踵武前贤之志,永怀跟党之心:立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红色记忆,共日月而同辉;革命精神,与江河而永灿!<br><br>注释:<br>[1] 义训堂铸像:指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义训堂广场的八位革命先驱铜像,包括张鼎丞、方方、罗明、饶龙光、张高友、饶炳寰、饶福昌、饶练等人。义训堂为早期中共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暨农运先驱饶龙光故居、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列入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br>[2] 茶阳:指大埔县茶阳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是义训堂所在地。<br>[3] 义堂:即“义训堂”的简称。<br>[4] 建党百又四秩:指中国共产党建立104周年。秩:原义为“十年”(如“八秩寿辰”指八十岁),此处引申为“年”的雅称。文中“百又四秩”即“一百零四年”,是为贴合铭文庄重典雅的文体风格而采用的文言表达。这一表述既符合中国传统纪年中的文言用法,亦与历史事实相互印证,旨在以凝练雅致的语言凸显纪念意义。<br>[5] 铜像八尊:2021年,为庆祝建党百年,在义训堂广场树立八位革命人物半身铜像,由茶阳镇党委政府推动、广东方圆集团资助建成。<br>[6] 首建农会于粤东雄邑:指以饶龙光、张高友、饶炳寰等为代表的革命者在大埔县创建了最早的农会和农民武装,其影响辐射粤东及闽西地区。<br>[7] 初立政权于闽粤红疆:指他们发动武装暴动,建立大埔县第一个工农红色政权。<br>[8] 三十子弟:在革命思想影响下,义训堂先后有30多位族人走上革命道路。<br>[9] 贤者擘画:指张鼎丞、方方、罗明等闽粤赣边区革命领导人曾亲临太宁村义训堂指导工作,擘画革命斗争。<br>[10] 方圆集团助成:广东方圆集团出资资助铜像建设,以传承红色精神。<br><div><br></div><div> (作者 凡光 超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