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文 | 墨者</b></p><p class="ql-block"><b> 2022年10月</b></p><p class="ql-block"><b>创作背景</b></p> <p class="ql-block">这篇文字是墨者在2022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清晨写下的。他生活在佳木斯,深耕粮食贸易十余年,彼时刚从“跑南方市场、盯本地基地、赶仓储工程”的三重高强度节奏中放缓脚步——不再为了有机大米的产销衔接,频繁飞往南方对接商超订单;也不用在种植基地与仓储工地间连轴转,终于有了完整的时间,坐在自家阳台晒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那天晨起后,北方的风带着深秋的清冽,却被阳台的晨光滤得柔软。他看见妻子在晾衣绳前整理衬衫,风把布料吹得轻轻晃;上大学的女儿发来视频,镜头里是宿舍窗台上摆着的、他去年送的小台灯,笑着说“爸,这灯暖得很,像家里的感觉”。晨光漫过手边的玻璃杯,暖意在杯壁慢慢淌开,这场景让他突然想起前几年的奔波:为了查看有机大米基地的收割情况,在初秋的田埂上顶着冷风穿梭,裤脚沾着晨露与泥土,指尖被稻穗边缘划得发疼,却还得蹲在田里和老农核对稻谷饱满度;为了对接南方市场的订单需求,在梅雨季的南方城市连跑三家商超,皮鞋泡得发软,公文包里的基地检测报告被雨水浸得边角发皱;就连赶粮食仓储工程的施工方案时,也常在办公室熬到晨光透窗,电脑旁堆着没拆封的外卖,抬头只看见云絮飘进空荡的房间,耳边还留着基地大哥凌晨发来的“稻谷该入仓了”的语音。</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总以为“成功”是签下更多南方市场订单、种出更优质的有机大米、建成更规整的仓储工程,却忽略了家里始终等着的灯、女儿藏在书桌上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妻子每周为基地老大哥准备的保暖手套。直到此刻握着温热的杯子,看着视频里女儿明亮的笑,才懂过去追逐的“忙”,终是为了此刻的“静”——就像有机米要历经春播、夏长、秋收的沉淀才够香甜,生活也需在奔忙后慢下来,才能品出平凡的珍贵。没有华丽辞藻的刻意雕琢,只是把这份“从北方田间到南方市场、从工程现场到家庭窗台”的沉淀感悟,和对烟火温暖的珍视,轻轻落在文字里,既是对自己过往的回望,也是对“心安即归处”的最好注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心安处》</b></p> <p class="ql-block">此刻,风止,云歇,心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历经千帆过尽——曾为粮食贸易的订单,在南方陌生雨夜奔波,鞋底沾泥,风往衣领钻;曾为赶方案熬夜,晨光漫过电脑屏时,才见云絮飘进窗棂。那些追逐的浮沉里,方懂:所有向外的奔忙,终点不过是内心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一如秋潭映月,波平则影自明——就像此刻坐阳台,风带清晨的软,掀着妻子的衬衫;手机里刚弹出女儿的消息,说宿舍的小台灯还亮着,像家里的暖。没有谈判紧绷,没有赶工匆忙,只有晨光漫过玻璃杯沿,暖顺着杯壁淌,这便是心定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人间百味尝遍——尝过应酬酒的烈,散场只剩喉咙里的烧;品过谈判成功的甜,转身忘了晚饭滋味;也尝过加班外卖的凉,暖不透空办公室;品过项目落空的涩,十版方案换一句“再等等”。此刻方懂,淡是归程:不过是傍晚推开门,锅里温着小米粥,刚好熨帖疲惫;桌边亮着的灯,刚好照亮换鞋角——原来风止云歇的安宁,不在远方订单里,就在这烟火惦念中。此刻风仍不吹,云仍不游,心也悄悄落了栖。</p> <p class="ql-block">你心里的“心安处”是什么模样?是下班推开门时锅里温着的饭,是孩子发来的一句“家里暖”,还是忙完后能安静晒会儿太阳的阳台?评论区聊聊你的“心安瞬间”,或许一句话,就能温暖同频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