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绝境求生》,以中核钛白重组为纪实核心,其主人公郑成新教授颇具行业影响力。郑成新籍贯为荆州石首,是著名重整重组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业内因专业能力卓著,广泛尊称为 “中国并购重组与重整第一人”“郑重组”。</div> 他拥有 40 年金融从业经验,履历丰富。曾任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担任证券业务部总经理、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曾重点参与我国第一家问题金融机构 “中农信” 的托管清算与重组工作;还连续三年兼任中国银行风险化解总顾问。 在企业危机处置领域,郑成新教授成果斐然。他独立担纲并成功主持了中核钛白、天桥青鸟、佳兆业控股、白银有色等企业的重整重组项目,这些企业均在行业或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中核钛白项目意义非凡,不仅入选最高人民法院评选的 “全国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还成为哈佛大学追踪研究的国际优秀案例。 企业重整是经济领域的 “绝境重生”,每一次成功的危机处置,都在为市场活力与产业稳定注入力量。这部纪录片通过中核钛白的重组历程,让我们直观看到专业力量如何破解企业困局,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重整重组领域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br> 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凝神沉思的侧影,荒原工厂中孤寂伫立的烟囱,深夜灯光下铺满文件的长桌......这些镜头如同一个个时代的切片,共同拼贴出纪录片《绝境求生》中那个在破产边缘挣扎的企业图景。 作为国内首部以国企改革为核心的纪录片,该片真实记录了2009年前后,地处西北戈壁的上市国企"中核钛白"(代号404工厂)深陷绝境的故事。 曾经辉煌的行业龙头,因管理不善、贪污腐败等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濒临破产。1200名职工的生计悬于一线,这个曾经承载着核工业人光荣与梦想的企业,成了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正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代表郑成新站了出来。 "虽然成功的希望只有0.01%,但是我不能不管。"郑成新这句话道出了他的担当。这位曾任信达证券副董事长的金融专家,面对冰冷的财务报表与法律条文,更看到了无数家庭的生活希望与一代人的精神传承。当他走入西北核城,面对"凭什么让职工相信"的质疑,作出"不发生群体事件"的承诺时,已展现出超越纯粹商业考量的社会担当。 影片中,郑成新提出的"托管经营+破产重整+并购重组"模式,不仅是金融技术的创新,更是系统思维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他扎根塞北荒漠数年,哪怕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始终带领专业团队以低姿态进入、高姿态走出,用平衡利益、开放包容的重整艺术,书写了企业新生的奇迹。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纪录片展现了郑成新作为"重组专家"之外的教育者情怀。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的他,将40年金融实战经验融入教学,实现了从个人成功到培养后辈的升华。正如他在观影交流时所言,是党和国家改变了他的命运,这种感恩与回馈,正是一个"人民金融家"的真实写照。 当影片落幕,郑成新本想悄悄离开却被百人送行,大雪中"泪眼两相看,无声胜有声"的场景,是对这份担当最好的诠释。这场改革实践,正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邵宁所评价,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市场化方式的成功样本。 <b>《七律·观记录片〈绝境求生〉有感》</b><br>金融巨手破危局,信使擎旗挽溃堤。<br>戈壁倾谈消块垒,钛白重塑解谜题。<br>巧施良策平纷议,终化愁容作笑啼。<br>风雪核城别楚客,绝峰开路焕新机。 《绝境求生》通过对企业这个特殊生命主体的深度剖析,展现了在中国转型时期,政策与市场、企业命运与个人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郑成新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金融力量不仅在于资本运作,更在于用专业能力守护人民利益,用创新思维破解复杂难题。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这种"绝境求生"的智慧与"人民金融家"的精神,值得每个人深思。<br> 写于2025年10月23日 经朋友介绍,本文作者(右一)与荆州新闻网站主任邹大政(右三)有幸与"人民金融家"郑成新先生相聚在沙市,并倾听到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