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92年初,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 提出“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观点,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民的法治意识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邓小平提出的的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p><p class="ql-block"> 1992年正月,三叔结婚了,他是六个儿女中的老小,奶奶的心愿了了,这时候的奶奶已66岁,儿女都已成家,儿孙满堂,爷奶奶正是安享天伦之乐的幸福时光!</p><p class="ql-block"> 爷爷年轻时也算个帅气的美男子,身材高大魁梧,身体康健,是一把劳动的好手,他一边卖货,一边种地,晚年生活也算安逸。</p><p class="ql-block"> 爷爷老弟兄三个,爷爷排行老二,大爷爷当过兵,三爷爷15岁出门是甘肃玉门油田工人,退休后一个月能领一万多的退休金,所以三爷爷提议让两个哥哥出部分资金,弟兄三人一起修建墓地,大爷爷早年就不劳动了,家里没钱,所以三爷爷替他承担,而爷爷一直卖货、种地,所以他的费用自己承担,他们三弟兄合修墓地,奶奶负责做饭,奶奶从小做茶打饭,是个务家好手,三爷爷负责吃喝开销,奶奶负责给匠人们做饭,每天喷香的饭菜从墙里传出来,九几年的一万多块钱太值钱,村里万元户也寥寥无几吧!就这样他们弟兄三人修了一座非常豪华的墓地别墅,周方圆也是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要说爷爷有钱没?有了。但他一生太会算计,儿女都怕骗了,我们上学那会儿,没钱上学交不起学费,爷爷宁愿放高利贷,都舍不得借给我们,这就是精打细算的“掌柜”爷爷。奶奶一辈子不掌经济权,去赶集会都得伸手和爷爷要,一次最多给20元,后来爷爷耳朵有点聋了,奶奶经常“骂”他,爷爷似懂非懂地笑着说:“你说啥是?”逗得奶奶哭笑不得。奶奶受封见思想的熏陶,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爷爷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奶奶常说:“受苦的不回来不开锅”、“先紧受苦的吃”“家下的慢点吃”、做饭的几乎最后吃,有则多吃,没则少吃甚至是不吃,这就是奶奶的“自定家规”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p><p class="ql-block"> 记事起爷爷就开小卖部,爷爷走街串巷担着扁担到处卖货,他经营烟酒、日用、杂耍,但他从来舍不得给我们吃一块糖,所以一直觉得爷爷太“抠门”,不愿亲近他,而奶奶就不一样,偷偷打开卖货房给我们好看的发卡,漂亮手镯……后来爷爷都不让奶奶管理钥匙,但今天要是来个要饭的,爷爷必定会慷慨解囊,哪怕自己不吃,也要让要饭的吃,没吃的给吃的,没地睡给找地儿,说他抠门吧,有时候却又很大方,这就是我的爷爷。 </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和奶比较亲近,小时候我和姐姐经常给奶奶洗衣服,无论何时端上饭碗非得让奶奶先尝一口。</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我很调皮,经常挨母亲的打,奶奶经常护着我,简直就是我的保护神,一听见家里动静,奶奶很快就出现了,记得一次不小心打烂一个碗,吓得我大哭,还没等妈妈打,奶奶进来了,“咋回事?碗打碎了?么事‘岁岁平安’嘛,打孩子碗也新不了”边说边把我拉出家里,总算逃过一劫!</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0年七月,年天降横祸,年仅34岁的二叔走了,他打工在外,由于突发病走的很匆忙,这对我们一大家来说是个天大的“悲痛”当时为了不让爷奶知道,家里人把他们骗到姑奶家呆了十来天,等丧事办完后才接他们回来,当他们知道后爷爷撕心裂肺的哀嚎声,让人痛彻心扉。</p><p class="ql-block"> 至今提起此事我都不由的潸然泪下,因为记忆里的二叔带给我们太多的回忆!夏夜里坐在硷畔上给我们讲故事,听的我们久久不愿离去。带我们我和姐姐上山掏鸟窝,哪怕地里猎获一些美味都会给我吃,兔子肉,山鸡特别美味,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二叔做生意贩卖羊,最后买回来好多羊蹄、羊头,煮了一大锅,提前叫我们姊妹三人等着吃,我们就傻傻等半夜,围着灶台吃羊蹄,虽然很难啃,但还是觉得十分美味。</p><p class="ql-block"> 二叔兄弟排行老二,子女六个中排行老五,他思想前卫,头脑灵活,会做生意,村里也算是个硬汉子。开过砖瓦厂,养过四轮小气候,村里领导的闹过秧歌,村里的第一台彩电就是二叔先买的,二叔当年也算村里的先进青年。二叔特别疼爱弟弟,给弟弟做制作冰车,手推车……二叔的走让我们全家人都缓不过神来,奶奶三个儿子,二叔最乖顺,会哄奶奶开心,奶奶最贴心的儿子走了,所以奶奶走哪里哭那里,但是没有用,这个世界再没有二叔的影子了,无数次梦里梦到他,梦见他从来没有离开……从此爷奶的心里种下一处永远抹不去的痛!人生最大的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怜的爷奶心里默默承受着丧子之痛!它像一座冰山永远压在他们的心底!</p><p class="ql-block"> 2004年二姑夫也突然离去,那时候我还在月子里,爸妈都没有在我跟前提起过,因为二姑父当时只有四十多岁,二叔刚走,二姑父也走了,后来爷奶比较迷信,看神算卦,说这个新建的墓穴不太好,所以爷爷就交代爸爸说,百年以后,他不进这个新修的墓穴了,他重新为自己看好了坟地,选择我家一块向阳的地方,爸爸点头回应着。</p><p class="ql-block"> 2005年腊月,下了一场大雪,爷爷已是80岁高龄,但他仍然下地干活,身体矫健,步履轻盈,但他一辈子节俭,连个电视都不舍得买,爷爷去邻居家看电视,那天正好下雪了,看完电视后,天寒地滑爷爷不小心摔下了硷畔,当他爬起来后没有方向,误从人家脑畔上摔下去了,可怜的爷爷一辈子不吃一粒药,这一摔他再也没有起来过,此时的我泪眼婆娑,那年我儿子出生了,刚五个月,腊月我梦的梦不好给妈妈打电话打过去得到的消息是这样的,这场雪下的人门都出不了,正月初二我们赶回娘家,爷爷正躺在炕上呻吟,我叫爷爷他还能应答,心里明白,但浑身的疼痛折磨着他,没过几天可怜的爷爷永远的离开了,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 爷爷离开的日子奶奶常常念叨:“如果能新买个电视或许不会……奶奶的话刺痛着我。</p><p class="ql-block"> 进入耄耋之年的奶奶仍然可以自立,她经常把家打扫的一尘不染,所到之处,物件摆放规规整整、做的什么事都有模有样。奶奶做的饭特别香,擀面、切菜样样利索。调料盘里的各味调料总是满满的,做出的饭菜喷香喷香的!奶奶一刻也闲不住,只要你看到她,她总在哪里收拾,叠放衣物、清扫地面、这里翻翻,那里整整,特别勤快,或许这就是长寿的秘诀吧!</p><p class="ql-block"> 鲐背之年的奶奶已经有点轻微痴呆,她记忆混乱、但礼貌谦让是刻在她骨子里的教养。她走在谁家,吃饭时都是谦让不肯先吃。家里一来客人,就张罗的让给客人倒水、做饭…。尤其是女婿来了,关心的嘘寒问暖,生怕怠慢人家,这就是奶奶的待客之道。</p><p class="ql-block"> 晚年的奶奶就像个孩子,你来了她特别开心,你说要走她就会难过,会追着问再什么时候来也……和你叨叨没完,把你送到大门口和你挥手再见。记忆错乱的她,时常会把我和我的两个孩子错记成我们姊妹三个,胡乱说一顿:“你们姊妹三个乖一点、别淘气,你爸妈地里去了……她非常健忘自己刚做过的事情就忘了,一天无数次的数钱,会拿针线一会儿把钱缝进口袋,睡一觉醒来,又会问:“你们谁把我的兜兜扯开的……”逗得大家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 奶奶的晚年即使忘了全世界也不会忘了他的孩子们,不会忘记对子女的爱。奶奶晚年子女轮流照顾她,每家都会给她准备一个布娃娃,她就把“娃娃”照顾的好,半夜里给“娃娃”盖被子,提娃娃尿尿……逗得我们哈哈笑。</p><p class="ql-block"> 奶奶每次出门前都会交代谁照应家里的孩子,或许在年轻的时候安排惯了。一次在二姑家住的时候,二姑家墙上贴着<b style="color:rgb(255, 0, 0);">习近平总书记和彭丽媛</b>的画,二姑准备带奶奶串门,临走前奶奶再三嘱咐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留家里照看孩子,到了邻居家,墙上也贴着同样的画,奶奶就开始叨叨“让你们家里看娃娃,我们刚出门你们就跑来了……”逗得大家笑不停!奶奶的搞笑段子讲不完,一次我儿子在洗脸,我奶说操心把水倒了,我儿说“么事”,奶奶硬听成个“么死”,“小燕家儿的可“不像人”了,骂我“么死”,娘娘累你狗儿的了,就这样以后连媳妇取不得……”逗得全家人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奶奶慈祥、善良、胆小、精干的一位老人。这位走过世纪的可怜老人,历经风霜,少年丧父、中年丧子一路坎坷,于公元2023年七月寿终正寝,享年96岁。奶奶走了,带着她一生的疲惫坎坷走了,她和爷爷、二叔天堂重逢了,愿他们天堂的日子喜乐无忧!</p><p class="ql-block"> 奶奶你长眠,我常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