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纽特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9月初14日,行程的第十四天,今天我们要去拜访因纽特人,见到因纽特人是我来北极的第五个目标。</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探险队员关照几点:岛上物资匮乏,不能在岛上的超市买食品;不能随便和因纽特人拍照。我把国内带来的零食带在身上,兵马未动粮草必须先行,我打定主意,今天一定要和因纽特孩子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品尝麝牛肉</span></p> <p class="ql-block">虽然天气不好,但总算能登岛。今天我们登上的是依托科托米特小镇,这是格陵兰岛的一个小岛,格陵兰的因纽特人占比88%。</p> <p class="ql-block">刚上岛,天空就飘起了雪花。近处的狗狂吠,看着吓人,幸亏链条锁着。探险队员说,这不是宠物狗,是到冬天用来拉雪橇的,不能逗,反正我也不喜欢狗。天气很冷,手指感到了寒冷,但为了拍照,我把手套塞进兜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纽特老伯</span></p> <p class="ql-block">附近有个博物馆,门口有个大照片,探险队员说就是这个人当初把大家带上岛定居的,人们至今感念他。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多照片,他们看上去很像中国人。田导说,因纽特人的祖先是蒙古人,犯罪后被流放到这里的,至今他们仍然信奉萨满教。</p> <p class="ql-block">往上有个社区中心,这里和旅行社有合作,因纽特人穿上民族服装,游客可以随意拍照,我也和他们几个合影留念,他们非常配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游客之家喝茶</span></p> <p class="ql-block">靠窗有位大爷在切牛肉,我和他聊了会天,他让我品尝牛肉,味道不错,又多吃了几块,并且让其他游客也一起来品尝。探险队员说这就是麝牛的肉。</p> <p class="ql-block">再往上走是居民区,这里的房子五颜六色,一看就是欧洲风格。这个季节是夏天,雪已经融化,这里的环境也不像小视频里的白雪皑皑,更不可能找到冰屋。居民区的对面是一座山,山下是一条河,水正哗啦啦地向下流淌。,远处可见没有融化的冰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游客之家随便我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交通工具很多,有摩托、汽车、电动三轮车、汽艇。这里的汽车速度很快,我们必须时刻小心避让。看得出,这里的生活条件不错。</p> <p class="ql-block">转过弯,看见一片运动场地,有简单的健身器材,有篮球架,旁边是幼儿园。</p><p class="ql-block">或许是星期天的缘故,外面很少见到行人,即使有也是乘坐交通工具的,匆匆而过,我无法和他们交流。比起社区的规定动作,我更愿意自我发挥,我一直在寻找机会。</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看到了“GUEST HOUSE”(游客之家),我以为这是船方安排的喝咖啡的地方,便走了过去。门关着,我轻轻敲门,很快一位中年男子来开门,我问他:“这里是“游客之家”吗?”“是的。”“我可以进来吗?”“非常欢迎。”我回头看见蒋老师在不远处,忙向他招招手,我们脱掉鞋子进入客厅,里面很暖和。“你们要喝茶还是咖啡?”他问。我和蒋老师各人要了茶和咖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极熊皮裤</span></p> <p class="ql-block">房间里还有一位小男孩,大约十多岁的样子,我们也和他打了招呼,男孩子后来上楼了,后来他又下来看我们,估计难得看到外国人他也很好奇。我以为是男主人的儿子,就问:“这给男孩子是你的...?”中年男子说:“这里不是我的家,只是“游客之家”,他是这里的居民,今天教堂有葬礼,就是他家人,孩子放在这里是让我们照看的。”“我可以拍照吗?”“你随便拍。”</p> <p class="ql-block">楼上下来一位白人,他问“你们是哪里人?”“我们是中国人。”“哪个城市呢?”“无锡。”但他不知道无锡,就问我离上海多远。“就在上海旁边。”他笑了说知道北京和上海。我问他:“你是这里的原居民吗?”他说不是,他来自一个城市,但我不熟悉这个城市,他说相当于格陵兰的省会,这回我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合影的时候他们一定要我坐中间</span></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窗口有个望远镜,就问他这个用来干嘛的,他说观察外面的,并让我看,望远镜太高了,我根本够不着,他把望远镜放下给我看,外面情况一览无余,我看到很多我们的队员在外面对着这栋房子指指点点,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楼梯背景很好,就问能不能上楼拍照,他以为我要上二楼去,我忙解释:“我不上2楼,我只是到楼梯上拍向下走的照片。”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和蒋老师相互拍照,我觉得还是不要拉开自拍杆为好。</p> <p class="ql-block">喝了会茶,看到他们两人坐在沙发上,蒋老师让我翻译,他想和他们两个一起合影,他们也欣然同意。蒋老师走过去坐在边上,白人赶紧站起来,客气地让蒋老师坐在中间,我迅速按下快门,并且自己也上去合影。合影结束后,我看到沙发扶手上有个白白的毛茸茸的东西,问中年男子能不能拿来看看,中年男子随手就给了我。原来是一条北极熊皮裤子,很漂亮,我让蒋老师帮我拍视频,好开心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厌烦我们的因纽特人</span></p> <p class="ql-block">离别前,我感谢他们的款待,并且把整袋零食送给他们:“这是中国食品,很好吃,你们尝尝。”他们非常开心,连声感谢,并且立刻拿出品尝。</p> <p class="ql-block">从“游客之家”出来,看到好多我们团队的队友,我赶紧示意他们去屋里。</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看到很多人在排队,赶紧去问探险队员怎么回事,小胖说这里是因纽特人家里,和船方有合作,可以免费喝咖啡,于是我问小胖刚刚的“游客之家”是不是也合作的。小胖说:“没有合作。”“可是我们敲门进去了,他们也免费请我们喝茶喝咖啡了。”“那是违法的。”“可是他们很开心啊,邀请我们进屋的啊。”我还在强调。“敲门就违法了。”小胖说。反正已进进屋了,管他违不违法呢,我不再纠结于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虎着脸的因纽特老奶奶</span></p> <p class="ql-block">因纽特家的游客一直不肯出来,我们在外面等了很长时间,估计因纽特人也烦他们了,一位老爷爷带着孙子先出来了,孙子穿着和“游客之家”一模一样的北极熊皮裤子。我进屋的时候只看到一位因纽特老奶奶虎着脸,毫无表情,估计半天下来早就没有耐心了,但为了合作不得不忍者,我在这里没有逗留,既然这么勉强,我就不勉强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星期天,超市不开门。</p><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看到路边一辆残疾人车,我立刻玩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玩一下残疾人车</span></p> <p class="ql-block">远处传来钟声,原来前面就是教堂了,教堂门口下着半旗,导游说过今天教堂有葬礼,不对外不开放,不过我看见这时候教堂门开着,就走到了门口,里面人的不知道是不是神父,热情地邀请我进去参观,看见前面的棺木,我没敢进去,只是远远地行注目礼,然后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一直没有拍到因纽特孩子的照片,心里总觉得不舒服。真是想啥来啥,正在懊恼的时候,两个因纽特孩子骑着自行车向我方向冲来,我赶紧从口袋里拿出仅剩的零食大声对孩子们说:“中国食物,要不要?”孩子们停了下来:“要的。”我对大孩子说:“这个先给弟弟,另外一个再给你。”哥哥懂事地点点头。我把手伸进口袋找另外一个零食,可是找遍了全身也没有找到另外一个,后来才想起来,另外一个给了因纽特老奶奶了。我很不好意思地对哥哥说:“抱歉我只有1个了,你们两个分分吧,实在不好意思了。”哥哥非常懂事:“没关系的。”哥弟两个骑着车继续向前。因事先关照过蒋老师,这一过程全部拍了下来,同行的游客看到这场景也赶紧抓拍。</p> <p class="ql-block">北极比南极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人文,而这个人就是因纽特人,终于实现了北极行第五个目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懂事的因纽特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中午,船开始往冰岛出发,浪立刻大了起来,大概4米多的涌浪,估计风要25节以上,我们平时说的浪高大概要7米以上。同屋的两人晕船比上次还厉害,卢姐还可以躺床上,悠然只能躺地上了。探险队员、田导、医生都来了,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打针,打针很麻烦,要检查各项指标,而且很贵,关键怕对身体有伤害,悠然拒绝了。我还是老办法,让悠然吃晕船药,吐了再吃,直到晕船药起作用。我乐颠乐颠地为她们服务,上上下下爬楼梯,其实也是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我在四楼多坐了会,回房悠然就告诉我卢姐出事了,她自己去四楼打水,刚走到咨询台就吐了,幸亏提前蹲下没有摔倒,卢姐说:“我是爬回来的,太丢人了。”我宽慰她:“没啥丢人的,脸皮厚一点。要啥和我说,不要再自己逞强了。”还不断地告诉她们:“现在风浪小了很多。”心理暗示是很有用的。我的方法果然灵验,到了晚上,她们基本不晕了。</p> <p class="ql-block">趁着空隙,我去甲板拍照,这么大的风浪,按理甲板应该关闭的,但居然都开着,我稍微抓拍几张赶紧退回,这级别的风浪呆在外面太危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