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之(10)晋祠

青鳳

<p class="ql-block">9月24日,从临汾坐车来到了太原,</p> <p class="ql-block">太原市区五一广场</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住有太空舱的青旅</p> <p class="ql-block">舱内是这样滴。关上门只能在里面打开,很安全。</p> <p class="ql-block">下午无事,去了小某书上说得的冷门景点,鱼鳞坝。比较偏远,不建议。</p> <p class="ql-block">9月25日,预约了晋祠博物馆,一大早,就打了个车直奔晋祠,在晋祠地图这听了一嘴说怎么走,晋祠博物馆其实在晋祠公园里面,从晋祠公园要走好长一段路才进得了真正的晋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晋祠公园里的亭子,都是沿着中轴线对称修建的。这个亭子的对面也有一个这个模样的亭子,只是名称不同而已。</p> <p class="ql-block">走了好久,终于看到了晋祠的牌坊。</p><p class="ql-block">晋祠有祠堂,殿宇、寺庙、道观等各类古建筑近百座,宋、金、元、明、清代代不绝,殿、堂、楼、阁、亭、台、桥、榭样样俱全,堪称古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清末维新人士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评价:“晋祠又像庙观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p> <p class="ql-block">一进去就看到唐园这个小园子,感觉在招着手让人们进去。</p> <p class="ql-block">福禄寿照壁</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飞龙阁,有着精巧的屋檐,建于假山之上,第二层凌烟阁,是不是那个配享太庙的凌烟阁?,这么大的手笔吗?不懂。第三层,观汾,口气也好大,是不是站在上面就可以看到整个汾?太原简称“并州”,为什么是观汾?难道是可以看到汾阳?临汾?查了一下原由,原来是这样解释的:观汾 晋祠唐园的观景台:在晋祠唐园的二层观景台上,悬挂着一块名为“观汾”的匾额。这个名称来源于李白的诗句“晋祠流水如碧玉”,寓意着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俯瞰唐园的美景和汾水河畔的风光。原来观的是汾水。</p> <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有些名堂,后面拍了详细说明</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水景很有名,照理来说,山西这个缺水的省份,竟然在晋祠里可以处处看到水景,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但其实这些水景是当时建祠的时候工匠们巧妙运用,将水引导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水景。</p> <p class="ql-block">高低找到了一张晋祠大门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宝、三绝、三匾分别指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三宝);宋代彩塑侍女像、周柏、难老泉(三绝);“难老”匾、“对越”匾、“水镜台”匾(三匾)。</p><p class="ql-block">这个是水镜台</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匾:悬挂在水镜台正额上,由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太原县晋祠旁边的南堡村人杨二酉所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是一座明代戏台,得名于汉书《清水明镜不可逃形》,戏台前两侧地下埋有八口大水缸,是我国较早时期的扩音设备</p> <p class="ql-block">它最有看头的是两个屋檐互相层叠嵌入,但又不互相干扰,前台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卷棚歇山式的顶和后台重檐歇山式的房顶形成鲜明对比,却毫不违和,浑然一体。</span>这些都是榫卯结构,能在建造的时候考虑到这样的互补结构,并实现下来,需要工匠们多么精巧复杂的的思考和庞博的经验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挑檐也与别处不同。柱头的装饰,第一层是象,第二层是龙口吐出小龙。</p> <p class="ql-block">水景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座摆放了四个铁人的平台,就是金人台了。因台的四角竖立着四尊铁人,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为金人台。每尊铁人身高约2米左右,身着铠甲,手持武器,威武雄健,充分表现了武士的英武气魄,我们现在看到金人手上仍保持着握兵器的姿势,只不过年代久远,兵器已遗失。</p><p class="ql-block">金人台中央的这座明代琉璃小阁,是祭祀时焚烧祭文所用。</p> <p class="ql-block">这四尊铁人除了东北角的这一尊为民国年间补铸外,其余三尊均为宋铸铁人。铁人不仅给后世留下研究宋代冶炼技术、铸造技艺和衣冠服饰的参考资料,同时也是晋祠景区的一道独特的古代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对越”匾在晋祠的中轴线对越坊上,相传由太原县举人高应元所书,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对越"二字取自《诗经·周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对越"在此意为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祠对越牌坊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四柱三楼单檐歇山顶建筑,高12.5米,宽9.3米,檐高6.55米,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被誉为"雄伟之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越坊的斗拱结构也很有看头,</span></p><p class="ql-block">斗拱结构:对越坊的斗拱极为精巧繁复。它采用了五踩重昂斗拱,这是一种等级较高的斗拱形式。五踩表示从拱眼壁到最外跳的距离为五份,重昂则是指有两层昂。斗拱层层叠叠,宛如盛开的花朵,不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还能有效地分散屋顶的重量,增强建筑的稳定性。</p><p class="ql-block">安利一下斗拱层数的知识:</p><p class="ql-block">斗栱层数划分涉及结构层级、出跳数及铺作制度,主要分为按结构层级(底层坐斗、栱层、斗层)、按出跳数(如一跳、二跳、五跳)、按铺作制度(四铺作、五铺作、八铺作),</p> <p class="ql-block">献殿,晋祠三大国宝之一,位于圣母殿前方,是用以存放贡品的享堂。其通风透气的结构使献殿温度低于四周,像个大冰箱。</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晋祠的三大国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与圣母殿同建于北宋时期,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p><p class="ql-block">因沼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p><p class="ql-block">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三大国宝之一:圣母殿。圣母殿位于晋祠中轴线末端,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是晋祠内现存最早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前廊进深两间,显得极为宽敞。</p><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我国宋代建筑和我国建筑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廊下的盘龙,每个造型不同,非整木所雕,是在外雕了之后拼接上去的,可真是盘着的</p> <p class="ql-block">这条龙是网红的“比耶龙”,其实是因为它的其他指头脱落了只余两根。</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一,宋代彩塑侍女像:圣母殿中共有43尊彩塑,与真人等高,900多年前的彩塑,现在看颜色还是比较鲜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柏,晋祠的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周柏:长于圣母殿右侧,18米长的周柏向南倾斜生长,被另一株古柏所支撑,树叶披覆在圣母殿顶,树干粗壮,得几人才能合抱,像一条横卧的巨龙,因此有“卧龙柏”之美誉。经科学测定,此树已有二千九百九十多岁。在晋祠,树龄在千年以上的苍松、翠柏、古槐等尚存二十余株,它们和古柏一起见证着晋祠的悠悠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晋祠的一眼望千年,打卡了</p> <p class="ql-block">周柏旁有人写生</p> <p class="ql-block">“难老”匾在难老泉之上。被誉为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三大名匾中的“神奇之笔”,</p><p class="ql-block"> “难老”匾:是难老泉亭的匾额,长1.45米,宽0.7米,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所题。</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自地下约5米的岩石中涌出,常年水温保持在17摄氏度,清澈如玉,泉名取自《诗经》名句“永锡难老”。难老泉水世代浇灌晋祠附近的千顷良田,造就了“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丰饶景象。因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水温恒定,水质优良,所以晋水培育出的晋祠大米,米质晶莹,颗粒饱满,吃起来口感香醇,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大家都在排队鞠一捧泉水洗脸,喝一口,然后带着容器装一壶。人人都想貌美如花,青春永驻。</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的水,很清澈。通过引导,是晋祠的水景源头。</p> <p class="ql-block">晋祠除了有三匾、三绝、三宝外,园内古树林立,五百年的雌雄银杏、三百年的柳树……</p> <p class="ql-block">稀奇古怪的树,咧嘴一笑</p> <p class="ql-block">老树</p> <p class="ql-block">出了晋祠,去了旁边的澄园一观,与晋祠咫尺之遥,但却整个园子没见到一个人,景色很好,但是我却觉得毛骨悚然,立马匆匆拍了几个照片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此次山西之行记录就此告一段落,虽然还有王家大院和山西博物馆没有留下记录,但此次山西之行刻在脑海中的印象却如此深刻。山西真是个值得细细去看的省份,慢慢的游走在厚重的历史中,人真的会沉静下来很多,在这个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是真的沧海一粟,我们遇上的小小的烦恼在这里面又算什么?能够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好好珍惜的,健康的过好我们的每一天,就是上天对我们最大的恩赐。共勉!</p><p class="ql-block">谢谢你们的关注和喜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