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高中|中考之后,家长们的“断联”悄然开始…

若心远阳【拒闲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日如常,烟火人生。</p><p class="ql-block">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日常氛围,对于孩子们有孩子们的成长历程。</p><p class="ql-block">从几何时,拼工作,拼业绩,拼家庭,拼收入,拼圈子,当我们的身份转变为妈妈时,又开始了拼孩子。</p><p class="ql-block">可是你有问过孩子们吗?他们是否愿意让以他们为载体,让家长去拼?</p><p class="ql-block">他们过的是自己的人生还是父母的人生?孩子从几何时身上承载了自己的美好愿景,肩上却又承担了父母的过高期望?</p><p class="ql-block">一场中考考试,不仅划分了孩子的跑道,也划散了曾经亲密的家长小群。</p><p class="ql-block">原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一起的孩子们,家长们也无话不谈。</p><p class="ql-block">尤其是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有联系的家长,一起畅谈孩子的未来,一起分享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一起面对青春期孩子们出现的各种问题,互相解惑,那样的时光过得真快也美好。</p><p class="ql-block">前几天上班路上偶遇小娃小学的同学妈妈,</p><p class="ql-block">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了呢?此刻忽然没有了以前熟悉的热络,简单的寒暄后离开。</p><p class="ql-block">大概就是从孩子们中考后吧。曾经热闹的家长小群,如今静默无声;曾经频繁的聚会,如今无人提起。</p><p class="ql-block">一场考试,不仅划分了孩子的跑道,也划散了这群曾经亲密的家长。</p><p class="ql-block">家长百态:成绩出炉后的微妙变化</p><p class="ql-block">中考成绩公布后,家长们的朋友圈和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p><p class="ql-block">“得意派”:孩子考得好的家长,难免喜形于色。朋友圈里晒着录取通知书、名校打卡照,配文满是骄傲与喜悦。</p><p class="ql-block">“失落派”:孩子成绩不如意的家长,开始变得沉默。不再积极参与家长聊天,面对询问时含糊其辞、不予理睬。</p><p class="ql-block">“比较派”:还有一部分家长,不断打听别人孩子的去向,暗暗比较,既怕孩子落后,又难掩失落情绪。</p><p class="ql-block">考得不好的家长,觉得考得好的家长再得瑟,在炫耀。考的好的家长,高兴之情肯定会有,但这么多年一起陪伴走过,关心之情也是真心。</p><p class="ql-block">但无论你此刻的出发点是怎样的,在面对这个关系时都会有不和谐的声音。</p><p class="ql-block">考得不好的家长有失落、但也有真心的祝福,考得好的家长有炫耀也会有优越感顿生,无论关系怎样,还在于家长,孩子们毕竟是从小一起看着长大,取得了好成绩,为其祝福,成绩差了点,也不会从此一无是处。</p><p class="ql-block">家长们的反应未免真实,对于十四五岁的少年们来说,无论考的好与不好,都是他们最好的朋友。</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尚且不在意,家长们又何必添埂?</p><p class="ql-block">为何中考成了家长关系的分水岭?</p><p class="ql-block">孩子们身上,承载了家长未竟的梦想与期望。许多家长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孩子的成就绑定,孩子的成绩成了衡量自己教育成败乃至个人价值的标尺。</p><p class="ql-block">当结果出炉,比较便自然而然地发生——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无形较量。</p><p class="ql-block">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中阶段被视为影响人生走向的关键三年。不同学校意味着不同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这种差异强化了家长们的分层意识。</p><p class="ql-block">断联的代价:我们失去了什么?</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断联”,让家长们失去了一个宝贵的圈子,教育路上,最懂你焦虑和困惑的,往往是正经历同样阶段的家长朋友。</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也失去了延续友谊的机会。家长之间的隔阂,无形中成为孩子们交往的障碍,甚至传递着错误的价值观——交友要看成绩和学校。</p><p class="ql-block">重建连接:如何跨越成绩的差距?生活不是只有攀比。</p><p class="ql-block">首先,调整心态,明白中考是起点而非终点。教育是长跑,孩子的成长各有花期。高中三年变数巨大,今天的成绩绝不代表明天的成就。</p><p class="ql-block">其次,珍视情谊本身的价值。成年人的友谊难能可贵,不应被孩子的成绩绑架。那些一起走过的育儿岁月,彼此支持的日子,本身就很珍贵。</p><p class="ql-block">最后,学会同理,学会共情。考得好的家长可以保持低调和谦逊,没必要觉得高人一等;考得不理想的家长也应放下过度敏感,坦然面对,生活不只是眼前,还有远方,还有未来。</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学会不以孩子的成绩来定义彼此的关系,我们就给了孩子最好的示范——家长们真正的情谊,应该能够超越孩子的成绩单,在各自不同的跑道上互相鼓励、彼此祝福。</p><p class="ql-block">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人,而是塑造那些懂得生活、珍视关系、内心丰盈、懂得感恩包容的人。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个家长深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End</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我的文字,可以关注我,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