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母亲的归校日

明月霞光

<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明月霞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083125</p><p class="ql-block">音乐/夕阳红</p> <p class="ql-block">当桂香漫过窗台的时候,母亲已经在电话里跟我提重阳节归校的事了。就在那天中秋夜的饭桌上,她依然没忘记绕回这个话题。而我太懂母亲的这份期待了:父亲久病,她的社交圈早已经缩成家里的一方天地,唯有重阳这一天,她能暂别照料父亲,奔赴与旧时光的约定,回到那所承载她十多年光阴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父亲教了一辈子书,即便后来当了校长,仍在守着三尺讲台讲他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母亲在1984年因“农转非”进了父亲所在的学校工作,她管理图书室,也照料住宿生。那时同事和学生都亲切地喊她“钟老师”。他们一个在教室授课,一个在图书室理书、在宿舍查寝,看似分工不同,却也并肩“战斗”了十多年。因为学校离家较远,工作日他们都住在学校宿舍,只在周六下班后才一同回到家中。那些日子里,父亲晨读时会帮母亲打开图书室的门,母亲会在父亲晚自习后留灯等候。没有轰轰烈烈的桥段,只有晨时开门的轻响、夜里长明的灯光,他们就这样把“相濡以沫”悄悄写进了每一个平凡的朝暮。</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父亲常回校操持退休教师的晚年生活,直到病倒。从此回校的路便从偶尔成行变成几乎绝迹。</p> <p class="ql-block">记得最初那几年父亲身体尚好时,每到重阳,我们都会开车送他们去学校。车到校门口还没停稳,相熟的“老战友”就会围上来:有人接过母亲的手提袋,有人抢着推父亲的轮椅,大声喊着“王校长好”“钟老师好”。他们推着父亲走在校园里,从办公室到教室,再从图书室到宿舍,一路说着学校的新变化。母亲则跟在旁,时而向父亲细说着他可能记不清的细节。当走到父亲当年监工建起的宿舍楼前,他总会凝望良久,仿佛要从墙面的纹路里找回当年的披星戴月。花坛里的绿化,都是父亲当年亲自带着老师们利用周末时间一棵一棵栽下的,如今早已枝繁叶茂。深秋的阳光下月季花依然倔强地绽放着红艳,墙角的菊花也正开得热烈灿烂。阳光落在两人花白的发间,那一刻会令人忘了岁月的沉重。</p> <p class="ql-block">父亲病后虽少语,却总在听到有人喊“王校长”时会眼里发亮,嘴角绽出笑容,他用简短的话语举手和他们交流,笑意里藏着他病后少有的舒展。后来因为腿脚越来越不利索,我们只好调整了计划:留父亲在家,安排一人陪母亲回校。母亲起初犹豫,放心不下父亲,可看着父亲鼓励的眼神,终究抵不过心底的惦念。我们都知道,母亲这一去其实是扛着两个人的牵挂,她不仅要替父亲去问候那些老同事,还要去图书室看看,更要带回大家对“老校长”的惦念。</p> <p class="ql-block">犹记得2023年的重阳。那一年,父母所在的全州中学与司徒中学合并,新校园搬到了司徒镇。消息传来,母亲又坐不住了:“我得去看看,不知道新学校是个啥样子呢!”从那天起,她的期待里又多了份牵挂。妹妹常常故意逗她:“妈,你都退休这么多年了,学校合并跟你还有啥关系啊?”母亲却总是笑着认真反驳:“怎么就没关系了?好歹是我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啊!”我们都知道她的激动里不仅藏着对过往的眷恋,更藏着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压抑。自年初感染新冠,恢复的半年时间里母亲几乎没出过远门。重阳归校,对她将是难得的“放飞”。母亲终于可以借着旧时光的暖意,给紧绷的心情松松弦了。所以那天我一早就从镇江赶到了丹阳,远远看见母亲穿戴整齐站在小区门口等候。</p> <p class="ql-block">母亲有多年颈椎病,平日总说头昏脖子僵,可那天一路上精神极好,不停地聊着当年的旧事。到了新学校,已有老同事在门口等候。刚退休的陈老师拉着母亲的手,指着新图书馆、新宿舍区向她介绍:“你看这图书馆,书架比以前多了一倍,采光也更好;还有宿舍都装了空调,比咱们那时候条件好多了!”中午聚餐,大家一起围着圆桌聊着旧时光,不时询问父亲的身体近况,我的母亲一一作答,笑得格外开心。</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回到家,母亲一进家门没来得及喝口水就掏出两只信封,将其中一只写有父亲名字的递到他手里,像孩子般邀功:“快看看!给你带什么回来了。”“这是学校给你的尊老金,你虽没去,学校也没忘记你!”接着就激动地向父亲描述起她回校的所有经历。父亲也被唤起记忆,凑近了身子听得入神,偶尔插嘴问某某老师去没去、现在怎么样,母亲便一一回应,并转告大家对他的问候。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他们脸上都露出了许久未有的笑容——那是“老夫老妻”的和谐,更是“老校长”与“钟老师”的温柔默契。</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重阳,我依旧会陪母亲回校,替她拎行李,听她讲图书室、住宿生、“老校长”和“钟老师”的旧故事。因为,重阳于母亲从不是简单的节日,而是与青春、牵挂的重逢。陪她赴这场约,便是我能给她最踏实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2025.10.21.</p> <p class="ql-block">此文刊登于2025.10.24.《镇江日报芙蓉楼版》。</p> <p class="ql-block">收录于镇江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移动客户端《今日镇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