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翔安火龙果文化节活动

东方绿舟

<p class="ql-block">昵称:东方绿舟</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816634</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5日下午,秋阳温柔,我怀着雀跃的心情前往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停车场,登上旅行大巴,开启一场奔赴翔安大宅火龙果文化节的千人盛会。老年大学语言艺术表演班的师生共23人同行,欢声笑语中满是期待。领队小张早已在车旁等候,细致引导大家有序上车、签到核对。车轮轻启,心亦飞扬,我们的文化之旅,正悄然启程。</p> <p class="ql-block">车厢内,小张手持资料,声音温和而清晰:“我们将穿越翔安隧道,约一小时后抵达大宅村。”她一边讲解行程,一边分发行程单。有人低头细读,有人举起手机定格窗外流动的风景。城市在身后缓缓退去,而前方,火龙果园的绿意已在心间悄然铺展。她立于过道中央,蓝衣身影在灯光下显得干练从容,手中的文件夹翻动间,仿佛掀开了这场文化盛宴的第一页。</p> <p class="ql-block">在洪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路谈笑风生,心情如秋光般明媚。车轮碾过城市脉络,高楼与绿树交替掠过视野。隧道入口宛如一张沉默的巨口,吞吐着都市的呼吸。我们正从喧嚣中抽身,驶向另一种节奏——一种属于泥土、枝蔓与花开的田园韵律,一场与火龙果共舞的文化邂逅。</p> <p class="ql-block">抵达大宅村后,厦门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引领我们2号车全体成员入园参观。在葱茏绿植与清晰导引牌之间,我们列队而行,手持资料,神情庄重又难掩欣喜。这一刻,我们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被庄重迎入文化节的参与者。秩序井然中跃动着欢欣,严谨流程里藏着热切期待,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文化传承的节拍上。</p> <p class="ql-block">眼前赫然矗立着一座现代化温室大棚,金属骨架撑起透明穹顶,阳光洒落如镀金辉。顶上“两岸火龙果育苗基地”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蓝天之下,这座科技感十足的建筑宛如一艘绿色方舟,承载着两岸农业合作的希望与梦想。我们驻足凝望,仿佛看见无数嫩芽在玻璃之后悄然破土——那是未来的萌发,是科技与土地的深情对话,更是火龙果作为两岸情谊纽带的甜蜜见证。</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深入村落观摩体验。我们不仅是观众,更是这场文化节的参与者与记录者。镜头中的我们,与火龙果、与村庄、与时代同框,定格的是瞬间,留存的是记忆,更是对乡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与见证。</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子衿汉文化”与“手作体验坊”的招牌在微风中轻晃,红灯笼高挂,红砖墙映着秋日暖光。我们驻足流连,仿佛步入一场穿越时空的市集,传统在此苏醒,文化在此流动。有人走进手作坊,亲手制作火龙果果酱;有人试穿汉服,在古风街角留下翩跹倩影。文化不止于展示,更在参与中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一处村民小院静立巷角,青砖铺地,花盆中粉白小花随风轻摇。秋千空荡,却似仍回荡着孩童的笑声。桌旁绿植葱郁,远处电线杆沉默伫立。这方寸天地,是村庄的呼吸,是忙碌之外的片刻安宁。它不张扬,却最动人——宛如一位老农坐在门前品茶,静看云卷云舒,也看火龙果年年变红,岁岁丰收。</p> <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市集亮起串串灯带,摊位如星点般铺展。火龙果茶的清香在空气中浮动,果干、果糕、果冻琳琅满目。人们围在摊前试吃选购,摊主笑意盈盈介绍自家手艺。有人边尝边点头:“这甜,是土地的味道。”烟火升腾处,不只是买卖,更是一场关于丰收的仪式,将季节的馈赠,酿成舌尖上的乡愁记忆。</p> <p class="ql-block">大型屏幕缓缓亮起,画面中孩子们在果园奔跑,笑声清脆如铃。屏幕上写着“庆丰收 颂两岸”,灯光映照着观众的脸庞,有人举起手机记录,有人静静凝望。这一刻,丰收不只是数字的堆叠,更是情感的共鸣,是两岸共育一园果、同庆一季收的深情写照。</p> <p class="ql-block">台边几位身着古装的演员在夜色中轻声交谈,华服在灯光下流转生辉。她们的身影融入庆典的热闹背景,宛如从古画中走出的使者,为这场现代乡村盛会添上一抹典雅诗意。文化在变,也在传承——火龙果节不只是农业的展示,更是文明的延续与新生。</p> <p class="ql-block">帐篷下的千人流水席后厨,蒸笼腾起袅袅白气,餐盘整齐排列。工作人员穿梭忙碌,一道道火龙果主题菜肴陆续出锅,香气四溢。食物的热气与人们的笑脸交织,绘就一幅生动的乡村宴饮图。在这里,每一道菜都诉说着土地、汗水与创新的故事,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p> <p class="ql-block">终于开席!菜单揭晓:“闽南传统五香条、闽式特色姜母鸭、酸甜龙果咕咾肉、香蒸翔安农家芋、厦门古法香封肉、手作火龙果馒头、果花慢炖土猪汤、双色果爆炒虾仁、树子蒸鲈鱼、团团圆圆八宝饭、红火双味土豆丝、大宅火龙果汤圆。”每一道菜名都饱含乡土情怀,每一口滋味都承载着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一位戴眼镜的同学夹起一块火龙果甜糕,细细品尝,笑道:“这味道,甜得踏实。”“是啊,不像超市买的,这是人用心种出来的甜。”小关同学点头附和。目光仍停留在远处舞台上——那里正准备着下一场表演。这一顿饭,不只是果香四溢的味觉盛宴,更是一次对乡土价值的重新发现与深情致敬。</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大巴上,车厢少了出发时的喧闹,多了几分静谧。有人倚窗小憩,有人翻看手机里的照片,还有人轻声哼起舞台上那首熟悉的歌谣。窗外夜色流淌,如一首未完的诗。这一天,我们走过科技大棚,也走进烟火市集;我们朗诵诗歌,也品尝果实;我们看见火龙果在枝头红透,也看见文化在土地上生根。原来,一场节庆不只是热闹的堆叠,而是让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人与土地重新对话的契机。而我们,虽已两鬓微霜,却在这片果园里,找回了生活的温度与节奏。</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许国波。</p> <p class="ql-block">视频制作:王金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