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摄影知识多——中行老年摄影班在南罗鼓巷釆风纪实

行着乐着

<p class="ql-block">  按照中行老年摄影班的教学计划,人文摄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摄影班选择到东城区南罗鼓巷进行采风。</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3日上午9点,摄影班的学员们,在吴哓华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南罗鼓巷进行街拍。</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首先为每位学员发了印制的拍摄要点,然后向学员们简要介绍了南罗鼓巷的情况及拍摄要点: 南罗鼓巷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胡同之一,位于东城区,北起鼓楼北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全长约787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北京老城区的标志性街区,也是融合史历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商业街区。</p><p class="ql-block"> 这次人文摄影要求: 突出一个中心,记录一个消失的传统;展现一种坚韧的精神;捕捉一个幽默的瞬间——只有心中有主题,照片才会有灵魂。</p><p class="ql-block"> 【人文摄影三个基本点】: 1.观察力——拥有一个"摄影眼",要学会等待、关注细节、善用光影、寻找构图。2.沟通与互助——融入而非侵入,加强沟通,尊重被摄人(最好建立联系)、抓拍与摆拍相结合。3.尊重与伦理——摄影的底线。人文摄影一定要保持尊严、谨慎处理好对敏感题材,千万不能对被摄方造成人权、人格以及精神上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摄影班从南罗鼓巷南口进行街拍。</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在这里进行介绍。</p> <p class="ql-block">  ↓学员们开始街拍。</p> <p class="ql-block">  ↓南罗鼓巷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独特的建筑格局。南锣鼓巷以主街为中轴,东西两侧各延伸出8条胡同,呈鱼骨状排列,俯瞰形似蜈蚣,因此又称“蜈蚣街”。这种布局是元大都“坊巷制”的典型体现,完整保留了700多年前的胡同肌理,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传统民居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二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为达官显贵聚居地,留下了众多名人故居,如茅盾故居、齐白石故居、蒋介石行辕、婉容故居等。这些历史遗迹承载着北京的变迁,见证了从明清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三是丰富的民俗与商业氛围。街区内既有传统四合院改造的民俗客栈、文化工作室,也有特色小店和创意店铺。同时,老北京小吃如爆肚、炸酱面、冰糖葫芦等随处可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其成为体验北京风情的热门之地。</p><p class="ql-block"> 四是宁静与喧嚣并存的氛围。白天,游客穿梭于胡同间,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织;夜晚,四合院酒吧街灯火阑珊,安静而惬意,适合放松身心,远离城市喧嚣。</p><p class="ql-block"> 五是地势与命名的趣味性。南锣鼓巷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形似驼背,原名“罗锅巷”,后因避讳改称“南锣鼓巷”。这种独特的地势特点,也为街区增添了别样的趣味。</p> <p class="ql-block">↓吴晓华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  这次釆风,由于组织的严密,吴老师用心教学,学员们学的认真,参加釆风的学员,个个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谢谢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摄影/文字/编辑: 行着乐着</span></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6日发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