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做好事”,变成了“做好事给别人看”

清歌视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很多学校,动不动就拉个横幅。</b></p> <p class="ql-block">三月学雷锋,横幅上写“某某学校学雷锋活动”;去趟博物馆,横幅成了“某某学校行走的政治课”;就连去植物园春游写作文,也得挂上“某某学校游记作文实践活动”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这事儿乍一看,没什么不对。学校重视德育、重视实践,想留下点资料,都可以理解。但细想一下,总觉得味儿有点不对。</p> <p class="ql-block">这感觉就像是,你帮老奶奶过了马路,不是因为她需要帮助,而是因为你得<b><u>赶紧拍张照片</u></b>,发个朋友圈,配上文字:“今天又是正能量的一天!” 那么,你帮奶奶的重点,到底是为了奶奶,还是为了那条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这些横幅,起的就是这个“朋友圈”的作用。它大声地告诉所有人:<b>“快看!我们在做好事!我们在搞素质教育!我们没闲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首先,它把教育变成了一场“秀”。</b></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教育,尤其是品德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是老师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是同学之间默默的互相帮助。它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和习惯的养成,而不是一场需要锣鼓喧天、横幅开道的宣传活动。</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们举着横幅去学雷锋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从“体会助人的快乐”,转移到“配合学校完成这次拍照任务”上。本来发自内心的善意,被包装成了<b>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表演”</b>。这还能叫学雷锋的本意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其次,它暴露了教育里的“不自信”和“走过场”。</b></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一定要拉横幅?因为这是<b>最直观、最省力的“成果展示”</b>。上级来检查,有照片为证;对外宣传,有素材可用。一条横幅,几张照片,一次活动的“闭环”就完成了,报表上就能填上漂亮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可教育的真正成果——孩子内心的触动、知识的拓宽、品德的升华,这些需要时间沉淀、无法立刻被拍照的东西,反而被忽略了。这就好比种树,我们不关心树根扎得深不深,只忙着给树冠挂上各种漂亮的彩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最后,这也会让孩子们感到困惑和虚伪。</b></p> <p class="ql-block">孩子的心是敏锐的。他们能感觉到,当横幅拉起来,相机对准他们的时候,整个活动的性质就变了。他们从参与者,变成了“演员”。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认为,做好事、参加活动,就是为了宣传和摆拍。这种形式大于实质的作风,会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未来做人做事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当然,我并不是说学校不能组织活动。去博物馆学习,去大自然中写作文,都是非常好的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但能不能,让教育回归纯粹一点?</b></p> <p class="ql-block">让做好事,就是单纯地去帮助别人,享受那份纯粹的快乐;让参观博物馆,就是怀着好奇去探索历史,不被“这是一堂政治课”的标签所束缚;让春游写生,就是去感受春风和花香,让作文自然地发自内心。</p> <p class="ql-block">好的教育,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 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从不需要挂个横幅说:“正在进行呼吸活动”。因为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同样,当学习、探索和善良成为学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次次需要大张旗鼓的“特别活动”时,那样的教育,才是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所以,能不能试着把横幅收起来?把镜头从孩子们的脸上,移向他们眼前广阔的世界和需要帮助的人们。让教育安静地发生,这样结出的果实,才会更甘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