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古朴庄重的和氏璧广场,六(11)中队开启了本次邯郸道探访之旅。身后栩栩如生的和氏璧雕塑,将“完璧归赵”的故事从历史书中请到了我们眼前。站在这片曾经发生过惊心动魄外交博弈的土地上,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对“价值连城”和“不辱使命”有了更真切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踏入清幽雅致的邯山书院,我们仿佛从市井街巷步入了书香世界。在这里,我们学习了传统的茶道礼仪,体验了古人的雅集之乐。琅琅的成语接龙声与悠远的茶香交织在一起,让这座冀南最高学府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也在此刻成为了千年文脉的小小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 气势恢宏的邯郸行宫,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皇家建筑的风采。精美的雕梁画栋、恢弘的殿宇布局,无不诉说着它曾经的显赫与辉煌。行走其间,我们不仅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所折服,更对邯郸作为历史上重要都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在清末进士李景濂的故居,我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古朴的院落与精美的窗棂,静静地讲述着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与风骨。</p> <p class="ql-block"> 站在狭窄而著名的回车巷口,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变得无比鲜活。我们仿佛能看到蔺相如为顾全大局而回车避让的谦逊,也能感受到廉颇幡然醒悟后“负荆请罪”的坦荡。这条小巷不仅是一条通道,更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教会我们“胸怀大局”与“知错就改”是多么可贵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 这次漫步千年邯郸道的社会实践,对我们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寻根之旅与启蒙之课。我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知文化,让课本上冰冷的文字变成了可触摸、可感知的鲜活场景。从和氏璧的智慧之光到回车巷的包容之度,从邯山书院的文脉书香到李景濂故居的古今对话,每一处景观都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文化自信”的种子。我们为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到无比自豪,也决心要成为这些宝贵故事的小小讲述者和传承者,让邯郸的成语典故与人文精神,在我们新一代的身上继续焕发新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