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水是生命之源,电是光明之基。从清晨洗漱时的水流潺潺,到夜晚照明时的灯火璀璨,水与电如同空气一般,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支撑着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然而,在享受水资源与电力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却常常忽视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地球的资源储备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口增长、工业化推进、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正持续加剧水资源短缺与电力供应紧张的危机。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早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关乎子孙后代福祉的迫切使命,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水资源是维系生命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更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障。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其中淡水资源仅占2.53%,而可直接供人类饮用、灌溉、工业使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淡水资源总量的1%,且分布极不均衡。在全球范围内,超过10亿人面临缺水困境,每年因水资源短缺导致的粮食减产、生态恶化、疾病传播等问题,威胁着数亿人的生存权益。我国作为水资源大国,同时也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全球第121位,属于中度缺水国家。北方地区“十年九旱”,黄河流域多次出现断流危机,西北内陆地区更是因缺水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即便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也面临着水污染导致的“水质型缺水”问题,许多河流湖泊遭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失去了饮用和使用功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工业生产是水资源消耗的大户,同时也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纺织、化工、造纸、钢铁等行业,每生产一吨产品都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而部分企业缺乏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一些工厂冷却水直接排放,重复利用率不足3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农业灌溉中,传统漫灌方式仍占主导,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0%左右,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在田间白白流失;日常生活中,水龙头滴漏、洗漱时长流水、不合理使用洗衣机和热水器等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积少成多造成巨大浪费。据统计,一个未关紧的水龙头,一小时可滴漏水3.6升,一天就是86.4升,一年则高达31.5吨。如果每个家庭都存在类似的浪费行为,全国每年浪费的水资源将是一个天文数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电力资源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它是现代工业的动力核心,是科技创新的能源支撑,更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保障。从大型工厂的机械运转到家庭中的电器使用,从城市的交通照明到偏远地区的通讯基站,电力无处不在。我国的电力供应以火电为主,煤炭在发电能源结构中占比超过60%,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不仅会导致资源枯竭,还会引发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生态问题。同时,火电发电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是造成全球变暖、酸雨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但受技术水平、地理条件等限制,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仍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电力供需矛盾在用电高峰期依然突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日常生活中,电力浪费现象同样触目惊心。办公室里无人值守的电脑、打印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家庭中空调温度设置过低或过高、灯光无人时依然亮着、电器设备用完后未及时拔掉插头等行为,都在悄悄消耗着大量电力。据测算,一台待机状态的电脑每小时耗电约0.03度,一台待机的电视机每小时耗电约0.01度,看似微小的数值,乘以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漫长的时间,累计耗电量十分惊人。工业生产中,部分企业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单位产品耗电量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城市建设中,过度亮化、景观照明泛滥等现象,也造成了电力资源的巨大浪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仅是应对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水资源的节约利用,能够减少污水排放,减轻水环境治理压力,保护河流、湖泊、地下水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电力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够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同时,节约资源还能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采用节水节电技术和设备,能够减少能源消耗支出,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家庭而言,养成节水节电习惯,能够降低水电费开支,提升生活品质;对于国家而言,推动全社会节水节电,能够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推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形成合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节约体系。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完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通过阶梯水价、阶梯电价等方式,引导用户合理消费;加大对节水节电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广先进的节水节电设备和工艺,加强对水资源和电力资源的保护与治理,严厉打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将节水节电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对节水节电设施的投入,改造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节水节电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能耗监控,制定节能降耗目标,将节约资源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广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技术,减少新鲜水资源的使用;积极参与清洁能源开发,推动能源结构优化,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社会组织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节水节电公益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专家学者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节水节电咨询服务,监督浪费资源的行为,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公民个人是节水节电的主力军,应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在用水方面,洗漱时及时关闭水龙头,避免长流水;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拖地;合理使用洗衣机,集中洗涤衣物,减少洗涤次数;安装节水器具,如节水水龙头、节水马桶等;发现水管漏水、水污染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在用电方面,随手关闭不需要的灯光和电器,避免“长明灯”“长待机”;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选用节能电器,如LED灯、节能冰箱、节能空调等;减少不必要的电器使用,如尽量少用大功率电器,避免同时开启多个高耗能设备;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人工照明时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节水节电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人之力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节水节电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科普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让青少年了解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掌握节水节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节约意识和责任感;在社区,应开展节水节电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组织知识竞赛、评选“节水节电示范家庭”等,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工作场所,应制定节水节电规章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营造节约资源的工作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还应树立“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理念,不仅要自己做到节水节电,还要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家人、朋友、同事共同参与到节约资源的行动中来,形成“人人关心节约、人人参与节约”的良好局面。面对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把节水节电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它关乎我们的生存环境,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携手并肩,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节水节电的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庄严承诺,为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缓解资源短缺的危机,让水更清、天更蓝、生活更美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富饶、美丽的地球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