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3~26日,我们一行41人随俏乐一旅的潇潇和小杨,从深圳北坐高铁,来到了泉州。第一站就是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进馆前,我们集体留影。</p> <p class="ql-block">闽台缘指的是福建与台湾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现实联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p> <p class="ql-block">闽台之间隔海相望,最近处为68海里。台湾同胞中约八成祖籍在福建,众多人与福建同宗同源。台湾的民间艺术、信仰、戏曲和习俗多源自福建。如福建的妈祖信俗、闽剧、歌仔戏等在台湾广泛流传。闽台商贸往来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时泉州港就与台湾北港进行商贸活动。1683年至1885年间台湾隶属福建省管辖,1885年台湾建省后,仍称“福建台湾省”。</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当年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东西双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东塔镇国塔高48.24米,西塔仁寿塔高44.06米,均为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塔身上雕刻着精美的佛像、花卉、禽兽等图案,工艺精湛,充分展现了宋代石构建筑的高超技艺,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也是宋元时期泉州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红瓦飞檐的古刹前,人潮熙攘。“桑莲法界”的匾额古朴厚重,屋檐下的彩绘与龙纹灵动精美,在香火与喧嚣中,尽显千年古寺的庄严与烟火气,每一处雕饰都藏着岁月的故事,吸引着四方来客探寻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金威假日酒店外观气派,白色建筑搭配金色玻璃幕墙,尽显奢华。酒店前广场宽敞,停着旅游大巴和私家车,还有不少行人,氛围热闹。在这里,既能感受到酒店的高端格调,也能体会到属于这片区域的烟火气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始建于北宋时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采用“筏形基础”“种蛎固基”等独特工艺,全长约834米,宽约7米。它不仅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还见证了泉州作为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繁荣,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泉州“宋元海洋贸易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泉州洛阳桥旁的泉州湾河口湿地,那片7000多亩的红树林绿意盎然,是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连片人工红树林。站在这里,望着层层叠叠的翠绿红树,听着潮起潮落间鸟儿的啼鸣,满心都是对这片“海上森林”的欢喜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头戴花巾的惠安女在石岸旁俯身劳作,身旁的工具与水桶静静相伴,她在泥泞与石块间的溪流中洗涤衣服,每一个动作都透着海边女子的勤劳与坚韧,将生活的质朴与辛劳悄然写进这方水土。</p> <p class="ql-block">在泉州洛阳桥附近的滩涂上,一位头戴斗笠的惠安女正在泥泞中劳作,手持劳动工具在这片与红树林相伴的潮间带里锄翻潮泥,为下次潮来赶海拾贝辛勤地劳作着。</p> <p class="ql-block">站在洛阳桥的石栏旁,身后是潮起潮落的河道与现代城市建筑相映的景致,满心都是对这片既有历史底蕴又具时代活力之地的喜爱,笑容里满是旅途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泉州洛阳桥畔的蔡襄雕像,他身着古装,神情肃穆。作为洛阳桥的主持建造者,他见证了古桥的沧桑岁月,也默默地告诉我们他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卓越功绩。</p> <p class="ql-block">我们集合在戚继光将军的雕像前,他身披战袍、神情坚毅,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海疆。大家在蓝天白云下留下合影,既是对这位抗倭英雄的敬意,也让这段寻访历史的旅程,在英雄的见证下更具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福建崇武的海边,“我心崇武”的地标前,伴着辽阔的海域与远处的船只,满心都是对这片滨海之地的喜爱,这趟旅程的畅快都藏在这充满活力的姿态里。</p> <p class="ql-block">站在崇武海边的礁石上,我张开双臂拥抱大海,海浪在身旁翻涌,这一刻,所有的畅快与自由都随海风在天地间肆意流淌。</p> <p class="ql-block">平潭是福建第一大岛,有“千礁岛县”之称。石头厝是平潭极具特色的民居,以岛上的花岗岩、火山岩为建材,房屋墙体、屋顶多由石块砌成,不仅能抵御海风侵蚀,还充满古朴的海岛风情,是平潭人适应海洋环境的智慧结晶,也成为了平潭独特的人文景观符号。</p> <p class="ql-block">仙人井位于福建平潭流水镇东美村,地处王爷山南麓,是海坛岛东北部临海的突出部位。</p> <p class="ql-block">它因东临开放海域,基岩崖坡直接遭受海浪强烈冲蚀,发育出宏伟壮观的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平台、海蚀沟槽等多种海蚀地貌,景观神奇秀丽,充满神秘感,被誉为“仙境”。景区内还有“仙人谷”“仙人峰”等著名景点,是平潭极具特色的海蚀地貌景观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在平潭仙人井景区,海浪猛烈地拍打着嶙峋的礁石,激起层层白浪。这片由海蚀作用造就的奇景,在风雨中更显雄浑壮阔,每一次浪涛的撞击都似在诉说着大海的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平潭的海岸边,海浪不断拍打着黝黑的礁石,远处的山丘与海面相映成趣。这片由海蚀作用雕琢的景致,在朦胧天色下更显苍茫壮阔,每一道浪痕都是大海书写的自然诗篇。</p> <p class="ql-block">在平潭仙人井的打卡点,我留下身影,“平潭的风,吹过仙人井,也吹乱了思绪”的标语,让这趟旅程的诗意与惬意尽显。伴着大海的辽阔,每一次打卡都是对这片山海风情的美好定格。</p> <p class="ql-block">福建平潭68海里景区的“海峡之眼”观景台,以纯白环形设计立于海岸,似一只凝望海峡的眼眸,站在其上可远眺台湾海峡,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处的网红打卡地,也承载着两岸同根的深情期盼。</p> <p class="ql-block">在平潭68海里景区的标志性石碑前,我留下自己的身影。“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的字样,既标注着地理的距离,更承载着两岸血脉相连的深情,每一次驻足都是对这份牵挂的真切见证。</p> <p class="ql-block">站在海峡之眼的栅栏上,海风劲吹,我双手紧捏帽沿,笑意盈盈。脚下是壮阔的台湾海峡,远处的景致朦胧而充满诗意,每一刻停留都是对这片山海相连之地的深深眷恋。</p> <p class="ql-block">在福建平潭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纪念碑前,游客们拾级而上。这座纪念碑庄严肃穆,铭记着一九九六年三月的军事演习历史,也成为了平潭一处承载着家国记忆的地标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平潭将军山景区,我在“祖国统一 战士心愿”的石刻前留下充满活力的身影。这座山承载着家国情怀,每一处石刻都诉说着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也让这段旅程多了一份厚重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