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怀着对教育名校的憧憬,满载着对教学改革的求索,10月24日,福安市中学名师工作室成员、优秀教研组长一行,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的精心组织下,踏上了前往杭城名校的研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刚踏入杭州钱江新城实验学校校园,扑面而来的不是现代化的浮华,而是一种沉静而深厚的气场,抬眼“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11个字赫然可见。穿行于校园廊道之间,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共同构成了一本立体、生动的隐形课程教科书。原来真正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环境滋养。</p> <p class="ql-block"> 在四楼会议厅,我们观摩了浙江杭州语文名师文宏老师执教《寻找议论文写作优化的法宝》。走进这心心念念的“原生态”课堂,倍感轻松惬意,师生之间平等、深入的对话,思维火花的不断碰撞。我们由衷感受到教师是点燃火焰的火炬,而非灌满水桶的工匠,因为他们关注的不是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到了多少,思考了多少,生成了多少。</p><p class="ql-block"> 还有周怡琼老师的讲座《AI智慧赋能下的作文教学》,呈现了科技赋能语文教学,减轻作文批阅压力的教学现状,激发了课堂内外神奇的教学激情。</p> <p class="ql-block">对话名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p><p class="ql-block"> 与名校备课组长的交流,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集体备课的精细流程、校本课程的研发心得以及青年教师培养的“独门秘籍”。</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团队精神:资源共享,智慧共生,成绩共创。他们身上那种对教育的纯粹热爱、对学术的极致钻研、对学生的无限耐心,让我们肃然起敬。这,就是名师风骨,是名城名校最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下午,脚步踏入杭高校门的那一刻,顿感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红砖墙、梧桐道,每一处景致都诉说着百年的文脉与沧桑。我们漫步在校园里,感受着从经亨颐、鲁迅等教育先贤传承至今的“科学、民主、求实、创新”之风。这里不仅是读书之地,更是一座文化的殿堂,无声地滋养着每一位学子。</p> <p class="ql-block"> “杭高星”雕塑、校史馆内的珍贵史料……无不彰显着这所名校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流的学校,育人的第一步是环境的熏陶与文化的浸润。</p> <p class="ql-block"> 随之,鲁新民老师的讲座《数字化时代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给予我们AI赋能校本教研全新认知体验,激活了学科教学趣味性、深度学习有效性的思维驱动。</p> <p class="ql-block">对话名师: 采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p><p class="ql-block"> 各学科教师代表与该校教研组组长做了深入交流研讨,针对AI赋能教学详情,我们又做了进一步深度交流。</p> <p class="ql-block"> 离别时分,夕阳为古老的校园镀上一层金光。我们带走了满满的笔记、珍贵的影像,更带走了一颗颗被震撼、被点燃的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反思与收获:</p><p class="ql-block">1. 回归教育本真: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摒弃浮躁,深耕课堂,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p><p class="ql-block">2. 深化集体备课:将学习到的“主题式”、“问题链”式备课模式引入我校,让集体智慧真正为课堂教学赋能。</p><p class="ql-block">3. 构建智慧课堂:借鉴名校“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4. 厚植校园文化:用心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能滋养学生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p><p class="ql-block"> 此行,我们如同寻觅光明的旅人,在杭城名校的灯塔指引下,找到了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将把此次研学的所思、所感、所悟,化为实际行动,融入日常教学,带领各备课组砥砺前行,为教育教学质量赋能。</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五·十·二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