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重生:乌克兰基辅商务考察与人文印象记

洛杉矶老王(威廉)

<p class="ql-block">  10月20号的欧洲,寒意渐起,我从华沙肖邦飞机场旁的巴士总站我登上了开往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国际巴士。一路十五个小时的旅程,跨越了战火与和平的分界线。凌晨时分,当巴士驶入乌克兰国境,窗外的夜空依旧宁静,只有偶尔闪过的探照灯与关卡士兵的影子提醒着——这是一片仍在战争阴影下坚强呼吸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跨越边境,在黑夜与黎明之间。巴士在波兰边境缓缓停下,旅客下车排队接受检查。乌克兰边防士兵目光坚毅,动作干练,他们的神情没有一丝倦怠。行李被仔细检查,证件一一核对。有人低声交谈,也有人默默注视着远方的灯火——那灯火,便是基辅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当黎明微露,车窗外的天空泛起浅蓝,远处的第聂伯河在晨光中闪烁。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一个民族的尊严与生存,并非靠口号维系,而是靠每一个普通人日复一日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  基辅,战火下的平静与秩序。抵达基辅市中心已近上午,初入基辅,最令人震撼的并非废墟与硝烟,而是平凡生活的继续。街头车流滚滚,人群步履匆匆,公交地铁照常运行,咖啡馆人声鼎沸。人们依旧上班、休息、约会、娱乐,仿佛战争只是另一座城市的故事,若非路边偶尔出现的防空掩体与检查哨,几乎难以想象这是一座仍处战争状态下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我入住的宾馆位于市中心主干道,夜幕降临时,窗外霓虹闪烁、街头音乐声不断。第二天早晨,我走上街头,参观了独立广场、圣弗拉基米尔主教堂、圣索菲亚主教座堂、圣米迦勒金顶修道院与圣安德烈教堂。每一处宗教建筑都在战火中保持着庄严与光辉,金色穹顶映照出乌克兰人对信仰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  在独立广场,我伫立良久。广场上飘扬的蓝黄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这个民族的不屈。圣弗拉基米尔主教堂的钟声在晨雾中回荡,圣索菲亚主教座堂的金顶闪烁着古老的光辉。圣米迦勒修道院与圣安德烈教堂庄严肃穆,信徒的祈祷声混合着风声,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祖国母亲雕像巍然耸立,她高举宝剑,目光坚毅地俯瞰整座城市。广场上,孩子在奔跑,老人安静地喂鸽子,年轻人骑着公享电车穿梭。和平与危机在这里共存,却奇异地达成了平衡,战争的阴影笼罩,但生活的火焰未曾熄灭。</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冷与热,中国人在基辅的两种温度。在基辅的第三天,我陪同当地华人朋友前往东大驻乌克兰大使馆更换护照,却遇到冰冷的现实——厚重铁皮封闭的馆门,陪感无力,拒人千里之外,保安拒绝进入,对比之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围的外国使馆却几乎都在正常开放,日本馆走进去端茶倒水就像走进了咖啡馆的温暖,那种对比让人心酸。</span>我朋友拨打求助电话,却得到领馆官员傲慢、冷漠与推诿的回应,那种失落与心酸难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  但就在这份冷漠的背后,我又看到了民间的热度与希望,在城市另一隅的华人餐馆,却传来阵阵热气与欢声,几家由华人经营的中餐馆——“中国水饺”“筷子餐厅”——生意火爆到需要预约,几家中餐馆座无虚席,顾客多为乌克兰本地人。麻辣香锅、糖醋里脊、川味水煮鱼、麻婆豆腐成了他们的新宠,服务员都是乌克兰美女,唯一遗憾是菜品没有国内地道,有点只接近我的厨艺水准。</p> <p class="ql-block">  餐馆老板告诉我:“乌克兰人喜欢中餐,因为味道里有家的温度。”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民间友谊的真挚与力量——远胜任何外交辞令,不是官方的,而是文化的、民心的。真正的友谊往往在烟火人间中悄然生根。</p> <p class="ql-block">  血与火的记忆,布查与伊尔平大桥。乌克兰军队指挥官驱着军用皮卡载我前往基辅西北郊的布查与伊尔平。那片土地曾是乌克兰保卫战最惨烈的前线之一。2022年2月,俄军企图通过伊尔平大桥直取首都基辅三天拿下乌克兰,而乌军与志愿军为保卫首都基辅在伊尔布大桥附近浴血奋战,伤亡惨烈。</p> <p class="ql-block">  伊尔平大桥保卫战,那座钢筋水泥的大桥,如今仅存残骸,但它的名字早已写入乌克兰的历史。乌军为了阻止敌军装甲车跨越第聂伯支流,不惜炸毁桥梁。成千上万的平民在断桥下冒着炮火逃生,志愿者用木板和绳索架起临时浮桥。一个年轻士兵的照片流传全网——他背着老奶奶穿过断桥,那一刻成为民族抗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头,我仿佛仍能听到枪声与呐喊。如今,这里被政府列为战争纪念遗址,游客与市民都会驻足献花。战场的废墟早已沉寂,但勇气与牺牲的故事仍在回荡。</p> <p class="ql-block">  布查,这个名字曾与悲伤相连。2022年的惨烈屠杀让世界为之震惊。而今三年过去,城市已悄然重生。政府投入超过数百亿美元的重建基金,街道铺设一新,住宅区焕然如新。学校、医院、市场重新开放,孩子的笑声重新回到街头。</p> <p class="ql-block">  市政府官员告诉我,布查的重建被誉为“乌克兰城市复兴样板”。他们希望将这里建设成“和平与记忆之城”,既不忘过去,也面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  伊尔平的家园重建也已接近尾声。新修的道路笔直宽敞,战时的弹痕被涂成象征希望的蓝黄壁画。当地居民在废墟上种下花草,已经看不出战争的痕迹,他们说:“春天来了,生命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  向阵亡者致敬,无名英雄的墓地。在布查纪念园前,那一刻,寒风凛冽,却也肃穆庄严。那是战争的伤口,是世界记忆的痛点。沿途房屋残破,桥梁断裂,大地仍留着战火的痕迹。布查战役遗址前,一排排无名墓碑在寒风中伫立,记录着无数无辜生命的消逝。整个布查及伊尔平保卫首都基辅防守战役造成近3200多名平民及9000多民乌克兰军人死亡,俄罗斯先遣兵由于补给不足,孤军深入,也造成近25000多名年轻士兵阵亡。</p> <p class="ql-block">  我在纪念墙前默哀,并向独立广场上阵亡将士及数位华裔参战士兵的遗像献上鲜花。那一刻,心中涌动的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崇高的敬意——为自由、为尊严、为信念而战的民族,值得被世界铭记。他们来自不同国度,却为了共同的理想——自由与和平——倒在同一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独立广场中央矗立的自由女神雕像下,鲜花堆积如山。战争带走了太多生命,但也铸就了民族的钢铁意志。</p> <p class="ql-block">  在基辅,地铁是重要的出行工具,我乘地铁前回基辅市中心。兵工厂站,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地下奇迹——全世界最深的地铁站,深达105.5米。自1960年通车以来,这里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段凝固的历史。两条无尽的长扶梯带人缓缓驶向地心,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苏联时期的设计让地铁既坚固又深邃,可在战时化为避难所。如今,这座地铁仍静静运转,每天送行数万人。地底恒温如春,商铺林立,灯光温柔,成为基辅冬日里最温暖的庇护所。</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片地下世界并不寂寞。沿着地铁通道延伸开去,隐藏着一座活力四射的地下商业中心:几十家商铺、餐饮与便利店林立,人们在此购买衣物、食物与日常用品。寒冬时节,地面北风凛冽,而地底世界却温暖如春,战争阶段,刚好成为基辅受到无人机及导弹受袭的天然地下避难城市。</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工程的伟力与人类的坚韧完美交融——这座埋于百米地底的车站,依旧以稳健的呼吸守护着基辅的节奏,静静见证着一座城市在战火与岁月中不屈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  重建与合作,基辅展会与政府交流。11月22日,我参加了在基辅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乌克兰重建与能源复兴展”。展厅内人声鼎沸,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代表云集。展馆内热闹非凡,尽管警报偶有响起,现场人员仍井然有序。虽然战争仍未终结,但重建的热情已然点燃。</p> <p class="ql-block">  我与乌克兰经济部、能源部、国防部的官员进行了深入会谈。乌方经济部官员介绍,他们已制定了“十年经济振兴计划”,在特定工业园区内,对外资企业给予十年免征增值税与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以及所有生产设备全免关税,以吸引外国资本参与重建。</p> <p class="ql-block">  在与能源部门官员就电力设备重建进行了深入交流:变压器、变电柜、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在战争中被大面积摧毁,急需恢复。乌方希望欧美及东大企业能够提供高性价比的技术与设备,共同参与战后重建,乌克兰电力系统在战争中损毁严重——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变电站与输电线路被炸毁。现在他们急需重建电力网络,这是基础民生,迫切希望东大企业以合理价格与技术实力介入合作。</p> <p class="ql-block">  军/方指挥官则提及前线所需物资:压缩饼干、夜视仪、防弹衣、无人机零部件等,这些都可成为中乌贸易的新方向,为中乌合作提供了现实的市场空间。</p> <p class="ql-block">  教育与文化,语言搭起理解之桥。在基辅大学与国立科技大学的访问中,我遇见了一群学习中文的乌克兰学生。外国语学院主任笑着说:“他们最喜欢的中国词是‘朋友’,因为乌克兰需要真正的朋友。”中文正在成为他们理解东方文化、探索未来合作的钥匙。外国语学院主任说:“我们相信,中国将会是乌克兰重建的重要伙伴。”</p> <p class="ql-block">  目前,已有三十多名学生专攻中文,他们渴望将来能在中资企业工作,成为沟通两国的桥梁。乌方也希望中国能提供奖学金与师资支持,帮助他们建设“中文文化中心”。教育交流,正成为中乌民间关系的新纽带,是最温柔而深远的外交。它让两国的年轻一代超越战争的界限,用语言搭建理解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无限商机,乌克兰重建的东方契机。乌克兰的重建是一次世纪级的工程。根据世界银行与乌政府联合评估,战后重建总投资需求将超过上万亿美元。而这,正是东大企业展示实力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乌克兰正处于重建的黎明。城市虽有创伤,但经济潜力巨大。从基础建设到新能源,从农业机械到轻工制造,从医疗康复到教育合作,处处孕育着机会。</p> <p class="ql-block">  东大的建筑业在国内面临产能过剩,而乌克兰需要大量建筑、钢材、水泥、机械设备;东大的新能源技术成熟,而乌克兰正亟需重建被摧毁的能源系统;东大的家居、汽车、日用品产业链完善,而乌克兰的民生恢复迫切。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互补机遇。</p> <p class="ql-block">  乌克兰官员坦言:“战争总会过去,但朋友与合作会留下。” 这句话让我久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设备更新、成本控制和灵活运营上具有显著优势。乌方官员指出:“乌克兰希望与中国合作,不仅因为产品价格合理,更因为中国人勤奋、守信。”</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乌克兰的重生,将是世界经济格局重组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谁能在此时播种,谁将在未来收获。</p><p class="ql-block"> 何为商机,可以直接把商机理解为: 商机= 销售机会= 我们有能力满足的需求,下图为东大包括欧美基本淘汰的电力紧缺下的发电机,当2022年初战争暴发初期,人心恐慌,对手首先打击能源设施,我跑到任何便利店药店以及个人家庭,每都有必买备用的发电机。</p> <p class="ql-block">  在2022年2月战争开打时,至年底大半年时间,很多人嗅觉商机,一机难求,找人买求人卖,10-20倍价格,包括企业商机等大发电机组,有我们浙江人,也有当地乌克兰人欧洲人快速组织了货源而暴富,当然后继进来的都套牢了,包括现在乌克兰我朋友仓库里还堆满了已经跃成白菜价甚至送人都不要的发电机。</p> <p class="ql-block">  友善与希望,乌克兰人的微笑。在基辅的几天,我深刻感受到乌克兰人的坚韧与善良。无论是街头咖啡店的店员,还是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中国人都报以友好微笑。他们渴望和平,也渴望新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在基辅的街头巷尾,无论是便利店店员,还是出租车司机,只要听到“China”一词,脸上都会露出笑容。人们对中国人友好而好奇,他们尊重勤劳、信任合作。</p> <p class="ql-block">  我在地铁站遇到一位老者,他用生硬的中文说:“谢谢中国。”我问他为何会说这句话,他指着自己的助听器说:“是中国制造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触动——原来友谊,不是高调的援助,而是细微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夜晚,独立广场的灯光亮起,音乐喷泉在寒风中起舞。城市在重建,灵魂在重生。站在第聂伯河畔,望着被灯火映照的城市,我看到的不只是战争后的废墟,更是一座城市不屈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乌克兰是一片痛苦却充满希望的土地。她的城市在重建,她的人民在奋斗,她的未来在召唤。对于中国企业与华人而言,这是一次历史的契机——既是商业的机遇,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乌克兰,这个经历过苦难的国度,如今正以惊人的勇气重建家园。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不仅是商业机遇,更是责任与使命。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在这片受伤的大地上播种希望,贡献智慧。</p> <p class="ql-block">  正如基辅独立广场中央那尊象征自由的女神塑像,她高举金色橄榄枝,面对东方。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一条新的丝绸之路,从东方的晨曦延伸到战火后的基辅大地。</p> <p class="ql-block">  下周,我将继续考察一些基辅洲和靠近摩尔多瓦文尼察州等地预约好的实体建材企业和当地企业家,并前往更前线港口城市敖德萨,了解港口码头和仓储产业,这些码头都是原中粮进口乌克兰粮食唯一出口港和从中国运进汽车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  战争可以摧毁建筑,却摧不毁信念;破坏的是旧世界,也在孕育新秩序;可以带来分裂,却阻挡不了合作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乌克兰,在废墟上盛开。</p> <p class="ql-block">  乌克兰在重生,而中国,注定将在她的复兴之路上,留下坚实而温暖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剑云写於乌克兰首都基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10月2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