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圣马可,游大运河

老guo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辞圣马可,游黄金大运河</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威尼斯之旅已近尾声,我准备乘船离开圣马可岛,让这座“水上都市”的最后印象定格在波光粼粼的水路上。</p><p class="ql-block"> 若要领略威尼斯的灵魂,不能只在其广场上驻足,更要在其血脉中航行。而这条最壮阔的血脉,便是呈反“S”形蜿蜒穿城的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  登船码头就在圣马可广场附近。傍晚时分的威尼斯,阳光已变得柔和,金色的光芒酒在圣马可大教堂的金顶上,熠熠生辉。广场上的鸽子成群飞过,与钟楼传来的悠扬钟声交织成一曲离别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  登上一艘机动小游船,船身轻盈地漂浮在水面上,大概能坐十个人左右。在游船的前部、船舱和后部都可以浏览两岸风光。</p><p class="ql-block"> 我试图以这种方式,用更日常、更开阔的视角,阅读这条“水上香榭丽舍大街”。</p> <p class="ql-block">  船只一声汽笛,船身推开碧波,缓缓驶离码头。岸上的喧嚷,小贩的叫卖声、游人告别的笑语,忽然就淡了下去,像退潮一般,留在那片渐行渐远的陆地上了。</p> <p class="ql-block">  圣马可广场的建筑群渐渐向后退去。拿破仑曾称这座广场为“欧洲最美的客厅”,此刻在夕阳映照下,它确实像一个华丽而庄严的会客厅,正温柔地送别每一位客人。</p> <p class="ql-block">  船头破开绿绸般的水,发出温柔的、持续的潺潺声。我站立在船尾,任由那夕阳之光,满满地泼了我一身。</p><p class="ql-block"> 风瞬间变得饱满,带着水汽特有的清新味道。城市的声音退为背景,耳边只剩下引擎的轰鸣、波浪的拍打与风声。</p> <p class="ql-block">  初时,船在狭窄的水道里穿行,两旁是古老屋宇的石墙,墙上斑驳的痕迹,是岁月用风雨一笔一笔画上去的。窗子像一双双倦了的眼,默然地望着我们这过客。</p><p class="ql-block"> 偶尔有贡多拉小船从对面驶来,船上的游客微笑着向我们招手。</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能感受到威尼斯真实的水城生活。当地居民的住宅沿水而建,窗台上摆放着鲜花,偶尔有居民从窗口探出身来,与船夫友好地打招呼,更显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船行运河,如同翻动一本立体的、以水为页的建筑史书。两岸密密麻麻矗立着百余座来自12至18世纪的宫殿宅邸。</p><p class="ql-block"> 这些曾经属于贵族、商贾的府邸,有着各自的面孔:哥特式的镂空窗花精致如蕾丝,在阳光下投下细碎的光影;文艺复兴式的拱门圆润对称,彰显着理性的和谐;而巴洛克式的浮华雕刻,则仿佛仍在诉说着共和国昔日的豪奢。</p> <p class="ql-block">  它们的基座直接没入运河水中,石阶上布满湿漉漉的青苔,记录着潮汐的每一次亲吻与离别。</p><p class="ql-block"> 色彩剥落的墙壁上,水渍绘出抽象的地图,时光在这里留下了最直观的笔触。我努力辨认着那些立在水中、彩绘鲜明的“贡多拉”泊船柱,它们像一个个忠诚的哨兵,守护着每一座宫殿的水上玄关。</p> <p class="ql-block">  这不仅仅是对这流动建筑史诗的瞻仰,更是一幕流动的城市戏剧。我们的游船与载满货物的快递船、灵巧的贡多拉、私家的水上出租车擦身而过。</p><p class="ql-block"> 船夫们熟练地操纵方向盘,互相打着招呼。岸边的咖啡馆将桌椅支到水畔,人们坐着小酌,看船来船往。靠河的窗内隐约可见水晶吊灯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历史与当下,辉煌与日常,在这条河道上达成了奇妙的共生。</p> <p class="ql-block">  游船沿着大运河行驶,安康圣母教堂的巴洛克式圆顶在夕阳下格外壮观,黄昏时分的威尼斯更显神秘和浪漫。</p><p class="ql-block"> 金色的阳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红瓦黄墙,蜿蜒的水巷流动着金色的清波。船行水上,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漂浮在碧波上的浪漫梦境,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游船转入开阔的水道,眼前便豁然开朗,大片大片的、被夕阳酿成醇酒的海,便毫无保留地铺陈开来。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奢华的金色。</p> <p class="ql-block">  这金色,是不安分的,它不在一个地方停驻。它先是大胆地铺在海平线上,将天与水的界限温柔地抹去,溶成一片流动的光河。随即,它又跃上远处帆船的桅杆,将那白色的尖顶,点成一炷正在静静燃烧的金色火焰。</p> <p class="ql-block">  最妙的,还是它在这万顷波涛上的舞姿。我们的船行着,犁开一道深深的水痕,而那光,便在这起伏的波浪上,碎成万千片跃动的鳞。不是那种刺眼的、锋利的金光,而是一种温润的、富丽的琥珀色,随着波浪的涌动,一明一灭,仿佛有无数透明的、金色的小精灵,在墨绿色的丝绒上,跳着一场盛大而无声的芭蕾。</p><p class="ql-block"> 偶尔有海鸥掠过,翅羽的边缘也镶上了这金色的流苏,像一支支光的箭,射向暮色渐浓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泻湖在这绚烂的色彩映照下,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海风轻拂面颊,带着海水的咸味和城市古老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威尼斯的繁华与宁静、历史与现实,都融入了这如梦似幻的暮色中。</p> <p class="ql-block">  岸上的景致,也开始变换模样。方才在日光下棱角分明的圣马可广场、总督府、钟楼,此刻都收起了清晰的轮廓,融成一幅用深赭、暗金与墨灰泼就的剪影,庄严地贴在天幕上。</p> <p class="ql-block">  它们不再是具体的建筑,而成了梦境里的城池,是传奇里沉入水底的王国浮出水面的穹顶,静默地讲述着几个世纪的繁华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游船平稳前行,马达声低沉而均匀,像一首催眠的谣曲。两岸的光与影,流动得太慢,又太快。慢得让你觉得这一刻仿佛可以永恒;快得让你还来不及挽留,一种颜色就已悄然过渡到另一种颜色。方才那饱满的金色,不知何时,已悄悄掺进了绛紫与玫红,像一位画师在洗他的笔,将一池清水染得绚烂无比。而这绚烂,也是短暂的,是白昼最后的、倾尽全力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生出一种奇异的飘忽之感,白日里走过的路,看过的画,触摸过的大理石的冰凉,都变得有些不真实;反倒是此刻,在这移动的、介于陆地与深海之间的孤舟上,心却感到了一种奇异的安定。</p><p class="ql-block"> 或许旅行的意义,并不全在于“抵达”某个地方,而恰恰在于这“之间”的状态:离开了一个熟悉的世界,还未到达下一个停泊点,在这一段悬空的、流动的时光里,过去被抛在身后,未来尚未来临,只剩下一个纯粹的、自在的“我”,与这天地间的暮色与微风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这船,仿佛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座移动的孤岛,一个属于沉思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  忽然便想起卡尔维诺笔下那个“看不见的城市”,马可•波罗对忽必烈汗说:“每次描述一个城市,我都会讲一些关于威尼斯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而我此刻的离去,或许正是为了在记忆里,更好地拥有它。眼睛是看不全一座城的,你得感受它如何在你身后,缓缓沉入夜色,成为一种心跳般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  圣马可岛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消失,但威尼斯的魅力,它独特的水上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浪漫氛围已深印我心。</p> <p class="ql-block">  航行的尾声,船头指向圣马可湾的万顷波光,仿佛正驶向一个如梦似幻的舞台中央。靠岸时,竟有片刻恍惚,仿佛刚从一场穿越数百年的华丽梦境中醒来。</p><p class="ql-block"> 这条黄金水道,承载的不仅是威光,更是威尼斯共和国千年的呼吸与心跳。</p> <p class="ql-block"> 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城市,确实像许多人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漂浮在碧波上的浪漫的梦。</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份美好的记忆,我告别了圣马可岛,也告别了威尼斯这座令人流连忘返的水上天堂。</p> <p class="ql-block"> 自圣马可岛归航</p><p class="ql-block"> 水城乘舸览妖娆,楼宇参天映碧霄。</p><p class="ql-block"> 哥特窗幽涵古意,巴洛克影叹华凋。</p><p class="ql-block"> 一桥横跨千年逝,百舸穿梭万浪骄。</p><p class="ql-block"> 钟鸣斜阳沉碧海,风情如梦复如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