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破洞袜子里的爱</p><p class="ql-block">袜洞窥往,步履生辉</p><p class="ql-block">今日库房劳动毕,带着一身微尘与疲惫,我褪下那双沾了些许灰迹的工鞋。就在抬脚的瞬间,目光所及,袜跟上赫然一个拳头大的洞,仿佛一个无声的嘲讽,又像一扇骤然开启的时光之门。我的思绪,刹那间被这小小的破洞吸了进去,飘飘荡荡,逆着岁月的河流,回溯到了三十五年前,那片黄土地上的彭堡岁月。</p><p class="ql-block">那时的穷,是刻在骨头里的记忆,具体到每一寸布丝上。袜子?哪有不经补的袜子!莫说这样的大洞,便是脚跟、脚尖磨得薄如蝉翼,母亲聂彩琴也会就着昏黄的煤油灯,戴上顶针,细细地缝上几层。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如此刻这般,袜底几乎“全军覆没”。母亲没有半分犹豫,转身从旧衣物里寻来一块早已褪色的、磨得发白的裤子边角料,比着我的脚底,剪下合宜的一片。针线在她的指间穿梭,那一针一线,缝进去的不仅是布片,是生活的艰辛,更是她要将孩子体面送出门的深沉爱意。第二天,我便是踩着这样一块异色的“补丁鞋垫”,走过乡间的土路,踏进彭堡小学的课堂。何止是袜子,裤子的膝盖处、胳膊肘上,无不是“补丁叠着补丁”,一层又一层,像地图上的等高线,标注着我成长的轨迹,也烙印着那段家境的清贫。</p><p class="ql-block">那些“补丁摞补丁”的岁月啊,如今回想起来,竟有一种钝重而真实的分量。它让我过早地体会到了何为“囧途陌路”——那是物质极度匮乏带来的局促与无奈,是少年心事与衣衫褴褛之间的碰撞与挣扎。前路仿佛笼罩着迷雾,每一步都走得那般不易。然而,正是这“囧途”,磨砺了脚板,也淬炼了心志。我们像石缝里的小草,拼命向着那一点点光生长,因为知道,除了坚韧,我们一无所有。</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三十五年弹指一挥间,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需要精心缝补的破洞,如今只需随手一掷,便有无数新袜可以替换。物质的丰裕,让我们习惯了“断舍离”,却也似乎在不经意间,丢失了些什么。丢失了那一针一线的耐心与珍视,丢失了那份对寻常物件的深厚情感,或许,也淡忘了那份在困窘中依然要“补好再穿”的不屈与韧性。</p><p class="ql-block">望着手中这只即将“下岗”的破袜,我心中涌起的,并非全是怀旧的伤感,更多的是一种澄澈的思考。那个大洞,仿佛是我与过去对话的通道。它提醒我,不要因为行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来时的路。今天的我们,无需再重复物质上的“补丁生活”,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那种在困境中不怨天尤人、依靠双手去修补、去创造的生命力,永远不应“下岗”。</p><p class="ql-block">忆往昔之苦,方知今日之甜,更思明日之行。那段打着补丁的岁月,是我人生最厚重的一层“底衬”。它让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更懂得在任何看似“囧途”的境遇里,都要有为自己“打上补丁”、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p><p class="ql-block">这,或许就是这只破洞袜子,在今天,带给我的最珍贵的启示。前路漫漫,愿我们都能脚下有痕,心中有光,步履不停,生辉万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