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程十发(1921年-2007年),原名程潼,字十发,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海派书画大师,也是杰出的连环画家、插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出生于上海松江,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绘画,后系统学习中西绘画技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程家样”艺术风格,对海派书画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程十发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教于刘海粟、吴湖帆等大家,深入研习中国传统文人画(尤其是宋元绘画)与西方素描、水彩技法。这一时期他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功底,并开始探索中西融合之路。</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后,程十发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他广泛吸收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年画)、西方现代主义(如马蒂斯的线条)以及古代壁画(如敦煌艺术)的营养,将写意、工笔、漫画等元素熔于一炉,创造出诙谐生动、色彩明快的艺术语言。</p> <p class="ql-block">除了国画,他在连环画(如《孔乙己》《阿Q正传》)、插画(为《红楼梦》《儒林外史》配图)、书法篆刻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作品兼具文学性与通俗性,雅俗共赏。</p> <p class="ql-block">他的笔墨技法是以线塑形,灵动洒脱。程十发极重视线条的表现力,受陈洪绶的变形夸张与任伯年的流畅生动影响,其线条时而如游丝般纤细婉转(如人物衣纹),时而如篆书般浑厚拙朴(如山水树石),充满节奏感。</p> <p class="ql-block">他善用泼墨、积墨技法,结合淡彩渲染,画面虚实相生。人物肌肤常以淡墨晕染,服饰则用浓墨重彩对比,形成视觉张力。</p> <p class="ql-block">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少数民族少女、古典文人)常被赋予夸张的造型——大眼睛、圆脸庞、动态轻盈,兼具童真与幽默感,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拘谨。</p> <p class="ql-block">他所画的 动物题材如:鹿、羊、牛等动物形象被高度概括,形态稚拙可爱,似与人心灵相通,反映其“以心写形”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在色彩运用方面,他受民间艺术影响,程十发敢于使用对比色(如朱红与石绿、钴蓝与藤黄),色彩明丽却不艳俗,通过水墨底色调和,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p> <p class="ql-block">他常以色彩分割画面空间,如用大块色块表现服饰或背景,增强平面装饰效果,接近现代构成意识。</p> <p class="ql-block">他在构图方面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充满叙事性。其作品构图常借鉴连环画的“场景感”,通过留白、错位、截取局部等手法营造戏剧性瞬间。如《傣族赶摆图》中人群的疏密排列似电影镜头。</p> <p class="ql-block">在他的一幅作品中,诗书画印结合巧妙。题跋位置与画面形成动态平衡,书法风格独具“程体”特色(融合隶书与行草),与绘画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程十发反对孤芳自赏的“书斋艺术”,主张艺术为人民服务。他的题材多取材于民间生活、神话传说、文学经典,既保持文人的笔墨情趣,又充满生活气息,如《小河淌水》系列将民歌意境化为视觉诗意。</p> <p class="ql-block">子言窃以为其代表作品有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丽人行》:以杜甫诗意为题,人物姿态婀娜,线条如行云流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胆剑篇》:历史题材代表作,通过强烈的黑白对比表现越王勾践的坚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鹿苑长春》:动物题材精品,展现其对自然生命的温情观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环画《孔乙己》:以简练笔墨刻画出鲁迅笔下人物的悲剧性与幽默感。</p> <p class="ql-block">程十发是海派书画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既延续了任伯年、吴昌硕等海派前辈“融汇中西”的精神,又以现代审美重构传统,推动了20世纪中国画的革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艺术跨越国画、连环画、插画等多个领域,影响了后世许多艺术家,其“程家样”风格成为海派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子言以为程十发的艺术核心在于“变通”——他以传统笔墨为根基,广纳百家之长,用幽默、温情与智慧创造出一种既民族又现代的艺术语言,让中国画在新时代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