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俺印象中好像已来过两次,它的一些标志性景点也基本上逛过了,这次再来,应该是第三次了,但这次的南京之旅,是旅行社的“搭秤”产品,景点也只有两个—中山陵和夫子庙,跟团游基本上就是“赶鸭子”走马看花,其实旅游不管是用什么形式,只要有时间限制,基本上也都是走马看花,只是“看花”的时间长与短的区别而已。如果你不想“走马看花”还要把一个地方看深看透,那就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吧,也许这样就可以把这个城市景点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走遍了,但我想,这不是大部分旅游人士,起码不是俺这种人的旅游方式。所以我的旅游也只是“蜻蜓点水”“滚水禄脚”似的到此一游而已了。</p><p class="ql-block">到南京,中山陵是我每次必来参拜之地,因为这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格言,一直鼓励着我们努力前行。所以,到了南京,必须要来参拜一下这位革命的先驱。今天寒风凛凛,还下着小雨,但并不影响我们参拜的诚心,来到中山陵,也许会有一些人被眼前高陡的台阶所吓到,但我们没有因此而退缩,我们打着雨伞,迈着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的一口气登顶,可惜先生的陵墓不开放,但我们看着先生的“无字碑”,瞻仰着先生的坐像,回顾着先生的伟绩,也聊表了我们对先生的崇拜和敬仰了。</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便来到了夫子庙,本来就是一座庙,但不知为什么这里自古以来也是一条非常热闹的商业旺区,有人说,只因这里有一条淮河和一条文德桥,文德桥的此岸是以文载德的儒家正统夫子庙和江南工院,而彼岸则是纸醉金迷的淮河商女和灯红酒绿的街区,一桥两岸,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激烈相撞,使一桥两岸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骤然相反的区域,顿时名声在外了。</p><p class="ql-block">来到了“夫子庙”,当然要先了解一下夫子庙这座庙宇的概况了:南京夫子庙全名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据说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时期的337年,为东晋学宫,北宋1034年扩建为孔庙。南宋建炎时期受战火摧毁,绍兴年间修复并新建贡院。明清时期因乡试和会试举办而繁荣,后历经咸丰年间战火、抗日战争时期和文革时期的损毁,四毁五建,1984年起南京市人民政府对其进行重建与修缮。走进夫子庙,你会感觉到它非常的宽大,因为它占地面积有26300平方米,由孔庙、学宫和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从南向北依次有大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敬一亭、聚星亭、魁星阁、尊经阁等建筑,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核心建筑,殿前广场上有全国最高的孔子青铜像。在夫子庙里一路走过,你会被祖师爷深深的吸引着,感受到浓浓的书香之味。俺假假的也是“文科班”出身,也喜欢班门弄斧的写点所谓文章,在祖师爷面前怎敢怠慢,俺赶紧双手合十向祖师爷鞠躬了。在夫子庙的旁边,还有一个江南贡院,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明清时可容纳2万多名考生,走出了众多状元和进士。江南贡院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明清时期东南各省文教建筑群之冠,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文化地位十分之高。</p><p class="ql-block">参拜过了夫子庙,我们就“还俗”去看看夫子庙对面的商业大街了,在进入“夫子庙街区”之前,我们就已经过了一个名叫“古秦淮”的牌坊,你可不要小看这个牌坊,它也是大有来头的,据说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为纪念科举制度开创时期的甲乙丙丁四级官员所建的荣誉坊,俗称“四府台”,又称“四牌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科举文化纪念牌坊。抬头看去,牌坊为四柱三门三重檐的古建筑,气势恢宏。牌坊上刻有“天下文枢”“龙蟠胜地”等字样,均出自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之手,横梁上还刻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精美的吉祥图案。牌坊上的“古秦淮”三字原为狂草体,2003年另一面换成了赵朴初先生所提的“古秦淮”三字。牌坊两边有两幅对联,外联为“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水,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内联为“十代名都,融古今文化。三吴胜地,聚南北俊才”,表达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历史底蕴和万种风情。</p><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信步走入内街不远就看见淮河和文德桥了,站在文德桥上,除了可以欣赏淮河上的万种风情外,还可看见河对面的全国最大的金光闪闪的双龙大照壁,这个照壁可是有“天下第一壁”之美称啊,据说照壁建于明朝1575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与扩建,最终形成现有的规模。照壁全长110米,高10米,厚2.1米,墙壁顶上置盖圆筒小青瓦,四角上翘,红墙中间盘踞着两条金色长龙,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大照壁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这是与全国各地孔庙显著不同之处,泮池为天然活水,日夜流淌。在风水上,照壁起着装饰和遮蔽的作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建制。大照壁上的双龙戏珠图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寓意着太平盛世,光明普照大地,它不仅是夫子庙的标志性景观,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来到这里,一定要好好欣赏欣赏这幅“天下第一壁”,俺赶紧在此留影,沾沾双龙的福气了。</p><p class="ql-block">整条夫子庙商业街中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和经典传说,走过文德桥,马上就看到了“乌衣巷”,这也是一条有着深远历史渊源的巷子,为什么叫它做“乌衣巷”呢?相传三国时期,这里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因士兵穿黑色制服,又称“乌衣营”,乌衣巷之名由此而生。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官豪门在此居住,其子弟喜穿乌衣显身份尊贵,乌衣巷声名远播。南朝“侯景之乱”后逐渐沦为废墟,南宋时曾重建“来燕堂”,后又毁于战乱,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对乌衣巷进行了恢复性重建。王导谢安纪念馆坐落在乌衣巷内,这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艺术及王、谢两大家族家世的专题性陈列馆,馆内有来燕堂、鉴晋楼等建筑,陈列了许多珍贵的六朝时期文物。乌衣巷内有一口乌衣井,为距今1700多年的东吴所掘,古井口仍可清晰看到当年取水时绳子留下来的痕迹。所以,“乌衣巷”是一条不可多得的古巷,来夫子庙,不逛逛“乌衣巷”,领略一下这条古巷的历史文化,夫子庙也许是白来了。</p><p class="ql-block">走出“乌衣巷”不远,就来到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故居,李香君据说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她“玉质冰清侠骨丹心”,这里也是古代保存最好的“青楼”“玉香楼”,这可是古代风流才子最喜欢逛的一个地方了。现在的“夫子庙步行街”当然也具有现代的风格,商业气氛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2025.10.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