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秋阳正好,微风不燥。大有镇小学校园内氛围热烈,县委常委、县教育局书记与局长一行组成专项调研团队,专程入校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使用工作开展深度调研,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p> <p class="ql-block">一、高位调研:把脉方向,赋能成长</p><p class="ql-block"> 调研伊始,县委常委及教育局领导在学校负责人陪同下,沿“课堂—功能室—文化阵地”路线实地考察。在教学楼走廊,领导们驻足观看学生的国通语主题手抄报,稚嫩字迹中满是对规范语言的热爱;走进军事展厅,认真聆听小小解说员用国通语开展讲解,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予认可。</p> <p class="ql-block">二、多维举措:让国通语“活”在校园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一)日常浸润:“晨诵午读暮省”养习惯</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9:30,校园里朗朗书声此起彼伏。学生们手捧语文课本,用国通语诵读唐诗宋词与现代散文,清脆声音穿透晨光;午后“阅读时光”,孩子们围坐一起,以国通语分享书中故事,从角色对话到情节感悟,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中悄然提升;傍晚“暮省时刻”,学生用国通语记录当日学习收获,或与家人分享校园趣事,让国通语从校园延伸至家庭。</p> <p class="ql-block"> (二)资源支撑:“三级书库”供素材</p><p class="ql-block"> 为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规范语言阅读资源,学校构建“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学生小书柜”三级书库体系。学校图书馆定期更新国通语版书籍,涵盖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绘本故事等类别,满足不同年级学生阅读需求;各班级图书角由学生自主管理,摆放适配本班学情的国通语读物,课间可随时借阅;学校还鼓励学生打造“家庭小书柜”,将推荐的国通语书籍带回家,形成“校园读、家中读”的阅读闭环。</p> <p class="ql-block"> (三)课堂改革:“以学为中心”强能力</p><p class="ql-block"> 聚焦课堂主阵地,学校推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明确要求所有学科教师全程使用标准国通语授课。数学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国通语阐述解题思路,让逻辑表达更清晰;音乐课上,学生用国通语学唱儿歌,感受语言与旋律的融合之美;科学实验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后,需用国通语汇报实验结果,培养严谨表达习惯。同时,学校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语言标准,每周组织同年级教师开展备课研讨,针对“如何用国通语设计互动环节”“如何纠正学生发音问题”等细节深入交流,确保每堂课的语言教学规范有效。</p> <p class="ql-block">三、未来展望:持续发力,让国通语之花绽放</p><p class="ql-block"> 此次县级调研既是对大有镇小学国通语推广工作的肯定,更是一次精准“把脉问诊”。接下来,学校将根据调研反馈进一步优化举措:设计“国通语讲故事比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家校沟通,向家长推送国通语学习资源,鼓励家长与孩子用国通语交流,形成“家校协同”推广合力。大有镇小学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深耕国通语推广工作,让规范语言成为学生成长的“底色”,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语言文字根基。</p> <p class="ql-block">撰稿:马霄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