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p class="ql-block">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出生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大约6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会有肉眼可见的黄疸。 </p> 生理性黄疸 <p class="ql-block">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开始逐渐消退。不过,也有些母乳喂养的婴儿3-4个月才消退。正常新生儿也会出现的,程度轻呈亮黄色,足月儿2周内消失,早产儿可延迟到生后2~4周内消失,宝宝一般吃喝拉撒情况都好,生理性黄疸动态观察即可。 </p> 病理性黄疸 <p class="ql-block">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发展快,黄疸程度重,如不及时治疗,或损伤新生儿智力。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如:溶血、感染、饥饿、便秘、出血等,需立即到医院诊治。</p> 母乳性黄疸 <p class="ql-block">很多母乳性黄疸是因为母乳喂养不当引起的,孩子奶液摄入量不足,排便量减少,黄疸加重,建议按需喂养,监测胆红素水平。如果程度较轻,孩子精神状态好,吃奶量正常,那么就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只要持续监测孩子体重增长情况就可以,生长曲线在正常范围平稳增长的话,爸爸妈妈就可以放心,一般也无需停喂母乳。</p> 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p class="ql-block">01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p><p class="ql-block">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不会对宝宝产生任何伤害,对此不用过于担心。有时候宝宝在出生半个月后还有明显的黄疸,这时妈妈就很担心了:是不是胆管堵塞了?还是肝脏有问题了?实际上,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也有很多持续1个半月左右才消退的情况。只要宝宝健康地吃奶、很大声地哭,没有发热现象、大便没有变白,应继续观察。</p><p class="ql-block"> 02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期或可能延长到3个月 </p><p class="ql-block">很多母乳喂养婴儿,新生儿黄疸可持续3-4个月,这是因为母乳中有影响调节肝脏胆汁色素的物质。不过,除了黄疸以外宝宝没有其他症状,仍然能够健康地吃奶、体重也正常增加。特别说明:对于出生时体重在2.5千克以下的宝宝,黄疸到1个月还没有消退的情况并不少见。</p><p class="ql-block"> 03充分喂养,多吃多拉 </p><p class="ql-block">应对轻微黄疸,最佳方法是充分喂养,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红素从大便排泄。简单说,就是“多吃多拉,有助退黄”。宝宝的胃容量有限,水和葡萄糖水会占肚子,减少喝奶量,于是大便量减少,胆红素排出也会相应减少,不利黄疸消退。 04怎么判断黄疸是否好转呢?</p><p class="ql-block"> 黄疸检测指数(血液胆红素的浓度)是主要的客观评价指标。指数增高和减低,直接反应了病情的加重和好转。黄疸增加,皮肤变黄部位顺序是脸--躯干--四肢、眼睛。黄疸减退,皮肤退黄部位顺序是四肢、眼睛--躯干--脸。父母在家时其实很难判断,应该2-5天回到医院复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