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河畔的美篇

资水河畔

四合院发小及辈六十年后再相聚 <p class="ql-block">老屋还在,墙上的雕花虽被岁月磨去了几分锐气,却更添一份沉静。我们站在门前合影,有人扶着拐杖,有人牵着孙辈,站成一排,笑容却和六十年前一样灿烂。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这座老宅,而我们在他们身后,轻声说起那些藏在屋角墙缝里的旧事——谁曾在雨天偷摘邻家的橘子,谁又在冬夜围着火炉讲鬼故事吓得大家不敢上厕所。</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便到了院外的巷口。一边是青砖灰瓦的老楼,一边是拔地而起的现代高楼,像极了我们这一代人——脚踩着过去,目光却投向未来。有人指着远处说:“那栋新楼,就是当年咱们打弹珠的空地。”话音未落,几个老伙计已笑作一团,仿佛看见一群小脑袋蹲在地上,满手泥巴,眼睛却亮得像星星。</p> <p class="ql-block">红墙翘角的祠堂前,几个老姐妹挽着手走过,叽叽喳喳地回忆着谁家的妈妈最会做腊肉,谁家的爸爸总爱吹笛子。孩子们在旁边跑跳,我们看着他们,就像看见当年的自己。时光从未真正走远,它只是悄悄藏进了皱纹里,藏进了这老屋与新城交织的光影中。</p> <p class="ql-block">圆厅里,山水画静静悬挂在墙上,像一位沉默的老友,见证着这场久别重逢。大圆桌摆满了家乡味,一杯杯茶酒举起,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这些年,你过得好吗?”的轻声问候。有人眼眶红了,有人笑着抹泪,敬的不是酒,是半生风雨,是彼此从未忘记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医院的走廊依旧明亮,指示牌上的字迹清晰如昨。我走过熟悉的科室,仿佛看见父亲当年穿着白大褂匆匆而过,母亲提着饭盒在长椅上等候。这里曾是我们的童年背景,如今成了回忆的走廊。有人轻声说:“他们没能等到这一天。”我们默默点头,把那份缺席的温暖,藏进心底最柔软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p> <p class="ql-block">宴会厅的灯光温柔洒下,映在每一张写满故事的脸上。我们举杯,为活着,为记得,为还能坐在一起说笑。那个站在中央的老人,是我们当中最年长的一位,他举起酒杯,声音不大却清晰:“咱们不是什么大人物,可咱们是彼此的童年。”全场静了两秒,随即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和笑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