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这个被称之为人间天堂的地方,20多年前去过,当初的记忆痕迹早被岁月的流逝所磨灭。2025年10月23日,老伴所在单位锦城医院组织退休职工去苏州旅游,我也趁机“陪游”,一是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外出散散心;二则通过故地重游、拍照等方式固化记忆线索,减少自然遗忘,提升心灵品质。</p> <p class="ql-block">首站来到拙政园,它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主持建造,文征明参与设计,历经多次易主与修缮,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水景为核心,体现江南园林的典雅与自然。</p><p class="ql-block">据介绍,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岗远山清、松林草坪、竹屋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山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与谁同坐轩、水廊等。</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名称源于明代御史王献臣对西晋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一句的化用,以“拙”自喻不善官场周旋,将浇花种菜视为“政事”,表达仕途失意后的自我解嘲于超然物外之意。王献臣归吴后,文征明与他交往频繁,对于怀才不遇,仕途失意,有着共同的感受。他寄情山水,饱览名山大川,从而将大自然的山水景观,提炼到诗画的境界,随接转化为园林空间艺术。文征明参与了拙政园的建造,经过反复推敲切磋,才为拙政园作诗文图画。园以画传,当时园亭之胜,遍布苏州,而拙政园得以流传至今,不能不归于文征明的诗文图画。</p> <p class="ql-block">踏入拙政园的大门,仿佛一脚迈进了时光的隧道,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曲折蜿蜒的回廊,它像一条灵动的丝带,在园林中轻盈的穿梭。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p> <p class="ql-block">跟随导游的脚步穿过芙蓉榭,来到东出口处的天泉亭,导游交代大家游完拙政园后按时到这里集合,以便继续往出口处的平江路游玩。</p><p class="ql-block">天泉亭是位于拙政园东部的古迹纪念性建筑,八角攒尖顶,亭内有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东斋遗物,人说此井不枯,犹似天泉,今借以名亭。把手机放在井沿向上拍照,可清晰地拍到顶部图案。此亭在芙蓉榭西北的大草坪中,景物较为疏朗,适应于休憩、娱乐活动。</p> <p class="ql-block">穿过竹庭小径,来到天泉亭北土松山岗之西的秫香馆,为拙政园东部的最大厅堂。此处原来为归田园居之北界,墙外为北园,乃园主的家田,故此建楼,以观赏农桑田园之景。秫香之名,亦有此得。当年复建此堂时,馆内所有落地长窗裙板及夹堂板上均刻有《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案,1966年,为保护起见,将图案翻入室内,以无雕刻的反面窗板向外,一直沿用。如今的蜀香馆四周景色开朗,南边隔水为山岛,是游人品茗休憩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漫步中部园林,移步换景,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巧的楼台亭阁、清澈的池水、奇秀的假山,还能感受到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沿着平桥走向远山堂,感受一池三山如画卷般地展开。远香堂名取北宋周敦颐《爱莲说》“香远溢清,亭亭净植”之意。在水池南北向,为中园主体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四面厅式,四周步柱间置落地玻璃长窗,廊柱与步柱之间轩廊四绕。堂南叠黄石假山,其间有小池。堂北设平台临广池,池中以土石相间的两座山岛为屏,岛上各立一亭。堂东小山上有绣绮亭,山下有枇杷园,海棠春屋,听雨轩三个小院。</p> <p class="ql-block">移步至中园,小飞虹桥横跨水面,如彩虹凌波,连接起香洲与见山楼。香洲是一座石舫造形的亭台,象征着文人“泛舟江湖”的隐逸理想;而见山楼则居于假山之巅,登楼远眺,全园景致尽收眼底,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瞬间让人忘却尘埃。</p> <p class="ql-block">通过别有洞天,连接中西园。卅六鸳鸯馆为拙政园西部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南部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宜于冬、春。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此馆环境优雅,陈设古色古香。主人在此宴友、会客、听曲、休憩。</p> <p class="ql-block">留听阁东南向隔水与主厅卅六鸳鸯馆相对,这是西部主赏水景听声之处,取唐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意而名。池中植荷,寸值仲秋季节,于此聆听雨打残荷的滴嗒声,确实饶有兴趣。留听阁建筑及装修极为精美,南向临平台为银杏木透雕的飞罩,其纹样为松、竹、梅、雀,构图匀称,手法精妙,隔扇裙板上为蟠螭纹雕刻,阁内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浮翠阁位于倒影楼西偏南的山顶,为西部最高处,是一幢八角形双层建筑。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宋·苏轼有《华阴寄子由》诗:“三峰已过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因而得名“浮翠阁”。登阁眺望四周,但见山青水绿,天高云淡,满园青翠,一派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将诗、书、画、乐融为一体的艺术殿堂,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流动的山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