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来艺术团送戏下乡点赞!

老于头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老来艺术团走进村子,刚在村口的空地上站定,便有三三两两的乡亲围了过来。我们穿着白衬衫、黑裤子,系着红领结,七个人抱着金灿灿的萨克斯风,像一排整装待发的号手。我站在边上,手里握着长笛,心里却比上台还紧张。这地方不大,可红底白字的横幅挂得庄重:“文艺赋美乡村 唱响时代新声”。话不多说,音乐一起,整个村子仿佛都安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后来换了一场,我和搭档换上了戏服。她一身粉衣,手执小扇,眼波流转;我穿蓝袍,执笛而立,像从老戏本里走出来的人物。我们没唱大段的词,只挑了几句最动听的腔调,配上简单的动作。台下的老人眯着眼跟着哼,孩子踮着脚看,连风都慢了下来。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不叫“下乡演出”,这叫“回家”。</p> <p class="ql-block">又一场是三个小伙子领奏萨克斯,他们年纪比我小不了多少,可吹起来那股劲儿,像要把半辈子的热乎气都灌进铜管里。白衬衫在阳光下泛着光,红领结一颤一颤,音符像金线一样串起整个村庄。台下有人拍手打着节拍,有人悄悄抹眼角。我们老了,可音乐还年轻,它不挑地方,也不分年龄,只要有人听,就能生根。</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场人最多。我们一整队站齐,萨克斯风在手,裙裾飘动,男的挺拔,女的温婉。音乐一起,整片田野都成了舞台。我瞥见前排一个老太太,跟着旋律轻轻点头,手里还攥着孙子的书包。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演出,是记忆,是温度,是让那些被日子磨平的耳朵,重新听见生活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这趟下乡,走得值。我们不是明星,也不是大艺术家,但我们有歌,有戏,有心。为老来艺术团送戏下乡点赞?不,该点赞的是这些愿意停下脚步听我们唱一段的乡亲。是他们,让我们的晚年,依然有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