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10月24日,星期五,咸祥芦浦,晴,气温14℃—2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凌晨两点醒来,辗转难眠。或许是白天随手点赞了一条关于特朗普回应国内反对势力的新闻,手机便开始疯狂推送“美国崩溃论”:股市暴跌、社会动荡、帝国衰落……,评论区更是情绪汹涌,言之凿凿地宣称“美国必亡”,中国取代美国指日可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看了几个视频后,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说心里话,国人一味唱衰美国,看似自信昂扬,实则是一种隐性的软弱,夜郎自大也好,妄自菲薄也罢,都是心智未熟的表现。美国300年的制度积淀、200年的经济积累、100年的科技引领,并非人们想像的弱不禁风。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综合国力,仍是当代中国难以轻易逾越的高峰。 从商业角度看,世人常赞犹太人与华人善贾,但真正将工商业推向极致的,恰恰是美国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世纪以来,全球制造业模式与商业创新,几乎都源自美国:流水线生产、现代供应链、连锁经营、购物中心、外卖配送……无一不是美国首创。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把过剩的农产品,做成了风靡世界的汉堡、可乐、薯条、薯片、土豆泥。从非洲村落到南极科考站,哪里没有这些“美式日常”的身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管理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大半由美国奠定。全球有多少企业以通用电气、IBM、苹果为榜样,学习它们的组织架构、创新机制与人才战略?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用一整套系统性的金融手段稳住大局,资本市场虽有震荡,却未崩盘,其制度韧性令人深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再看科技领域:算力、半导体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美国依然遥遥领先。而最核心的优势,或许在于人才。至今,美国仍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工程师与创业者的汇聚之地。这种持续的创新能力,依然傲视全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么该如何看待美国呢? 我想我们 不应被情绪裹挟,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幸灾乐祸。与其沉浸在“对手已死”的幻觉中,不如学学华为的任正非。他受美国打压最深,按理他应该最反美,可在公司内部讲话中,他却多次高度评价美国的企业制度、创新生态与管理智慧。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一种清醒。唯有真正看清对手的强大,才能积蓄超越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曾说:“中国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有许多好东西,但也有许多毒素和糟粕……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这话虽讲的是文化建设,但用在今天如何对待西方、如何学习美国,同样深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社会主义的举国体制,在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应急动员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这个无可厚非。但我们也有许多不足:基础研究的积累、原创性创新的土壤、对失败的包容度、制度运行的精细化……,这些,都需要虚心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真正的自信,不是靠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敢于正视差距,坦然学习,然后超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只有先甘当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只有先看清世界,才能真正引领世界。</b></p> <p class="ql-block">今天做人,格外爽快。久违的太阳普照大地,驱散了连日来的阴冷。前段时间读书、写作、种菜,总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今天看书累了,可以去菜地拔草、翻地;农作累了,又回来继续看书、写作。循环往复,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但愿这好天气能一直延续下去,特别是明后天双休日。这样就能给芦浦带来游客,也给山里的老人带来销售农产品的机会与喜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