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乘地铁二号线,在人民广场站的长廊里偶然遇见一场航空主题的图片展。原本只是匆匆赶路,脚步却不由自主慢了下来。一面鲜红的横幅迎面而来,中央“80”字样如火焰般醒目,长城纹样环绕四周,写着“1945-2025”。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拉长——八十年前的硝烟与今日的蓝天交叠在一起,历史的重量悄然落在肩头。</p> <p class="ql-block">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 <p class="ql-block"> 那面红底白字的纪念横幅像一声低沉的钟鸣,敲醒了记忆的深处。八十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那一刻,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重生,更是亿万人民对和平最深切的呼唤。如今,这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静静悬挂在通道中央,像是一代代人之间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一块红色屏幕上同样写着“80”,背景是长城与麦穗交织的图案,“阅兵记忆”四个大字庄重而温暖。我不由得想起那些曾在天安门上空掠过的战机编队,它们不只是钢铁之翼,更是民族脊梁的象征。从开国大典时寥寥几架拼凑的飞机,到如今歼-20划破长空,这八十年,是一段从屈辱走向挺立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周总理曾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那时的“中国造”还只是梦想,可那几架飞机划过的轨迹,已埋下了自强的种子。如今回望,那不是简单的飞行,而是一个新生国家向世界宣告: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 1957年,歼-5喷气式战斗机首次列队飞越天安门。那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代喷气战机,银翼之下,是沈阳工厂里彻夜不熄的灯火。它们飞得整齐而坚定,仿佛在说:我们不再依赖别人的设计,我们的天空,由我们自己守护。</p> <p class="ql-block"> 十年后,轰-5与歼-5组成的155架战机分六梯队飞过广场。国产飞机的阵容越来越强,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盘旋在祖国的蓝天之上。那一刻,不只是检阅,更是向历史的回响——我们没有忘记来时的路。</p> <p class="ql-block"> 1984年,歼-7、强-5、歼-8等国产战机首次集体亮相。它们拖着彩色烟雾划过长空,像一道道希望的光。那时的中国,正迈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而天空中的每一道航迹,都在书写着科技自立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99年的“世纪大阅兵”,9种机型、132架战机组成空中梯队,轰油-6、飞豹、空警200……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它们不再是模仿的影子,而是自主创新的成果。那天的天空格外蓝,仿佛也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 2009年,歼-10、歼-11、空警2000精准地以“米不差”的间距飞越天安门。国产航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已让世界侧目。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无数工程师在图纸前伏案的身影,听见试飞场上一次次起飞与降落的轰鸣。</p> <p class="ql-block">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天安门上空,直升机护卫着国旗与军旗缓缓前行。20架歼击机、20架轰炸机、加受油机编队飞行,展示的不只是力量,更是和平的底气——我们有能力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34型168架飞机组成的空中梯队震撼世界。歼-20隐身战斗机、运-20“胖妞”运输机、直-20通用直升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战机如群鹰展翅。尤其是那20架歼-20组成的编队,像一把利剑刺破苍穹,宣告着中国空军已跻身世界前列。</p> <p class="ql-block"> 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6型71架军机组成四个空中梯队,护卫党旗,悬挂庆祝标语,飞越天安门。那一刻,不只是庆典,更像是一次深情的告慰:先烈们,山河无恙,如您所愿。</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驻足的,是一排并列的战斗机剪影:歼-10、歼-11、歼-15、歼-16、FC-31、歼-20、歼-35A。它们像一串进化的足迹,从单功能歼击机到多用途隐身战机,从陆基到舰载,从跟随到引领。每一架,都承载着一段奋斗史。</p> <p class="ql-block"> “航空工业众多‘第一’在沈阳诞生”,这句话写在蓝色背景的展板上,简洁却有力。第一型喷气式歼击机、第一型超声速战斗机、第一型舰载机……每一个“第一”,都是突破封锁的呐喊,是无数人用青春与汗水写下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 展柜里,歼-5、歼-6、歼-8Ⅱ的模型静静陈列。它们的外形或许不如今天的歼-20那般流畅,但在那个年代,它们是真正的“战鹰”。尤其是歼-5,中国航空工业迈入喷气时代的标志,它的每一次起飞,都带着民族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墙上的展板记录着航空发动机的进化史:从“东风”1号火箭发动机,到“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再到涡喷-6的量产突破。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而中国,终于让自己的“心脏”强劲跳动。</p> <p class="ql-block"> 走至尽头,一段“结束语”映入眼帘:“在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如虹征途上,创新活力奔涌不息,蓝天壮歌激荡人心。”我站在那里良久。这场展览不只是关于飞机,更是关于人——那些在图纸上勾画未来的人,那些在试飞场上直面生死的人,那些在车间里打磨零件的人。</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风雨兼程,从战火中走来,向星辰大海而去。我们铭记的不只是胜利,更是那份不屈的信念:只要脊梁不弯,天空,终将属于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