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仙都:终摄“农夫牵牛过仙桥”绝景

傅柏林

<p class="ql-block">  一张“农夫牵牛过仙桥”的照片,早年间便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初览此图,便被其勾勒的景致深深吸引——云雾氤氲的山水间,农夫牵牛缓步走过石板小桥,山水清绝之景与日出而作的人文气息自然交融,这般意境浑然天成,瞬间攫取目光。彼时便心生向往:若能亲至此处,拍下这般景致,该是何等幸事。未曾想,多年后的今日,我竟真的站在了这片土地上,圆了当年的摄影梦。</p><p class="ql-block"> 机缘巧合之下,今年规划旅途时,原本已定大觉山、太姥山、天台山的行程。预订火车票时,偶然发现从鹰潭前往太姥山的线路会途经缙云县,于是顺手搜索当地景点,竟意外得知“农夫牵牛过仙桥”的取景地正是缙云仙都景区。当即决定调整行程,顺路探访这片梦中秘境。</p><p class="ql-block"> 从缙云火车站前往仙都游客中心的途中,我偶遇一位当地导游,她正要去接待一个上海旅行团。一路上,她热情地为我介绍仙都的风土人情,我趁机追问:“农夫牵牛的表演何时才有?”她告知,表演仅在节假日与双休日开放。我心头一沉,暗忖今日怕是要白跑一趟。话音刚落,她却笑着补充:“巧了,我今天带的团包了一场四点左右的表演,你跟着蹭拍就行!”这份惊喜来得猝不及防,真是天助我也。</p><p class="ql-block"> 缙云仙都由鼎湖峰、朱潭山、倪翁洞、仙都观、小赤壁五大景区构成,其中鼎湖峰为核心景致。鼎湖峰又名独峰、丹峰,俗称石笋,底部占地面积达2468平方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垂直高度170.8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峰”,是全球最高的单体石柱。</p><p class="ql-block"> 农夫牵牛表演位于朱潭山景区,从鼎湖峰景区前往仅一站之遥。下午两点半,我抵达朱潭山,入园后先漫步一圈,细细探访了表演场地。站在打卡点向西远眺,鼎湖峰在连绵山峦的映衬下,愈发伟岸挺拔,尽显阳刚之气。今日有风,湖面微风轻拂,粼粼波光中,群山与鼎湖峰的倒影若隐若现。横跨好溪的矴步桥全长77米,宽0.77米,距水面0.8米,由长1.5米、宽0.4米、厚0.2米的条石两两拼接而成,正是农夫牵牛走过的核心场景。</p><p class="ql-block"> 四点刚过,导游接待的上海旅游团便抵达了,竟是个百余人的大团。我紧随其后,一同来到打卡点等候。片刻后,表演正式开始:一位老农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肩扛犁头,牵着一头黄牛缓缓踏上桥面;一位上身着红衣的农妇挑着担子紧随其后,一只小黄狗摇着尾巴,欢蹦乱跳地跟在农妇身旁。他们在桥上缓缓往返两趟,每一步都尽显农耕生活的悠然。打卡点的游客纷纷举起手机、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生怕错过这绝佳瞬间。表演结束后,游人皆怀着满心满足与兴奋,意犹未尽地离开。</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丽水本土摄影家吴品禾在仙都朱潭山拍摄的《仙境》系列作品,一度震撼摄影界。作品中,晨雾缭绕的好溪之上,老农荷锄而归的身影与鼎湖峰的倒影相映成趣,不仅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更让仙都自此赢得“天然摄影棚”的美誉。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仙境》中并未出现牛的身影。2019年,随着仙都景区游客量大幅增长,当地旅游从业者为满足摄影爱好者的需求,精心打造了“农夫牵牛过桥”的定点表演。景区管委会特意邀请村民田葛龙担任牵牛人,而第五代“网红牛”更是成为景区“正式编制”的固定“模特”。这一景观迅速走红,每天都吸引着数百名摄影师慕名而来,画面中“人-牛-小狗”与大自然的和谐构图,已然成为仙都景区的标志性景致。如今,这里还衍生出了付费拍摄服务——节假日免费表演,上下午各一场,非节假日每场收费300至500元,而这头黄牛每天“上班”还能获得500元的报酬。</p><p class="ql-block"> 这般场景与照片之所以能直击人心,正因绝美的自然背景与真实的农耕田园记忆实现了完美交融。儿时在农村,我也曾屡屡见到雨天里,农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肩扛犁头牵着水牛(家乡耕地皆用水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画面。只是我的家乡,没有仙都朱潭山的矴步桥,更没有鼎湖峰与练溪水这般绝美的背景衬托。鼎湖峰形似春笋,直插云霄,脚下练溪潺潺流淌,云雾缭绕之际,整座山峰宛如仙境中的琼楼玉宇。而这座矴步桥的选址更是精妙,恰好能将人、桥、水、山、云与倒影完美框入一帧画面,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皆是浑然天成的大片。</p><p class="ql-block"> 此次缙云之行,真的不虚此行,值!</p> <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2025.10.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