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写给杨振宁的信(原件图)

精品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两弹一星”元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2025年10月18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邓稼先给杨振宁写此信的背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邓稼先与杨振宁初中时就是好朋友,又是大学同学。 两人还同在美国学习,虽不同校,但一直密切联系、常有来往,保持了深厚的友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1年,杨振宁回到新中国访问,向有关部门开列了希望会见的人员名单,第一位就是邓稼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恩来总理于8月4日会见并宴请杨振宁,邓稼先等科学家陪同会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振宁登机离京前,向前来送行的邓稼先提出了关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是否有外国人参与的问题。邓稼先经过请示上级组织,8月13日,正式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信中明确表示没有外国人参与中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工作。读罢这封信,杨振宁热泪盈眶。也正是在这封信的末尾,邓稼先改写了一句中国著名的诗句,真诚地寄语好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信的全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振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你这次回到祖国来,老师们和老同学们见到你真是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从外地到北京来看见你,也确实感到非常高兴。在你离京之后,我也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你要打听的事,我已向组织上了解,</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寒春确实没有参加过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b><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特此写这封信告诉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你这次回来能见到总理。总理这样的高龄,能在百忙中用这么长的时间和你亲切地谈话,关怀地询问你各方面的情况,使我们在座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教育,希望你能经常地想起这次亲切的接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你这次回来能看见祖国各方面的革命和建设的情况,这真是难得的机会。希望你能了解到祖国的解放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你谈到人生的意义应该明确,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应该遵照毛主席所说这句话去做。我的世界观改得也很差,许多私心杂念随时冒出来,像在工作中,顺利时就沾沾自喜,不顺利时就气馁,怕负责任等等。但我愿意引用毛主席这句话,与振宁共勉。希望你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在北京见到你,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晚上回来后心情总是不很平静,从小在一起,各个时期的情景,总是涌上心头。这次送你走后,心里自然有些惜别之感。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深了,不多谈了。代向你父母问安。祝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祝你一路顺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稼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13./7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信中提及的寒春情况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寒春(1921年10月20日—2010年6月8日),女,美国核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姐。1944年,参与美国原子弹研究及制造。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后。寒春对原子武器认真反思,思想产生巨大变化,从此远离核武器研究。1948年3月来到中国,与丈夫阳早一起在延安找到了为之奋斗毕生的事业——发展奶牛培育研究。2004年8月,寒春成为第一个获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2009年,寒春夫妇入选2009感动中国候选人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