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记事||朱氏老太逛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

中华朱氏家谱

<p class="ql-block">天气逐渐寒冷。2025年10月25日,连夜驱驰千里,把老母亲从老家接到济南。26日到中华母亲河岸-黄河百里风景区“放飞”母亲。午后的阳光洒在黄河大堤路上,母亲拄着拐杖缓缓前行,红外套在风里轻轻摆动。这条步道通向黄河岸边,两旁绿树成荫,远处楼宇若隐若现,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母亲九十多岁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昨晚在枣庄东服务区休息时拍的照片。穿过一条装饰着彩旗的长廊,货架上摆满了老物件和手工艺品,节日的气氛扑面而来。母亲停下脚步,看着头顶飘动的三角旗,忽然想起年轻时赶集的日子。那时也是这样红红火火的街道,也是这样热闹的人声。如今走在这仿古的回廊里,仿佛一脚踏进了旧时光。孩子们在一旁轻声说着什么,我没太听清,只觉得这脚步,比平日轻快了几分。</p> <p class="ql-block">黄河岸边,走出长廊,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青瓦白墙的中式建筑静静立在蓝天下,蓝窗棂映着阳光,像是谁不经意间泼洒的一笔靛青。母亲站在门前的小径上,抬头望着那屋檐翘起的角,像极了小时候老家祠堂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板路继续走,一座黄顶小亭出现在视野里,像一枚别在绿绸缎上的金扣子。亭子旁边立着红白相间的警示杆,远处桥梁横跨河面,倒影在水中轻轻晃动。母亲停下来看了看,又往前走了几步,想离那亭子更近些。孩子们说那里是观景台,能望见整段黄河风光。我点点头,不急不躁,每一步都走得踏实。</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亭边。河水静静流淌,像一条泛着光的绸带伸向远方。母亲倚着拐杖站在石板上,望着水天相接的地方,云朵低低地浮着,仿佛伸手就能摘下一朵。亭子檐角挂着风铃,微风吹来,叮当一声,像是谁在轻声问候。母亲笑了,这声音真好听,像是春天在耳边说了句悄悄话。</p><p class="ql-block">期间,母亲还与她健在的亲人——85岁远在新疆的妹妹——我的五姨通了电。</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依旧是熟悉的石板路,两旁树木葱茏,枝叶交错成一片绿穹。我走得很慢,却不觉得累。拐杖点地的声音,和着鸟鸣、风声,竟成了一支小曲儿。</p> <p class="ql-block">走上一座桥,护栏雕花精致,黄底红字的警示牌立在一旁:“水深危险,请勿靠近”。母亲扶着栏杆缓步前行,脚步虽慢,却稳。身旁的年轻人低声交谈,有人替母亲挡了挡迎面吹来的风。母亲道了声谢,没多说什么,只是更紧地握了握手中的拐杖——它陪我走过风雨几十年,如今也陪我赏这一河春色。</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路边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济南黄河”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母亲站在碑前,紫帽子被风吹得微微颤动,身后那棵大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绿伞,为我遮阳。母亲伸手轻轻抚过石碑的边缘,指尖传来粗粝的触感,仿佛摸到了这条河的脉搏。黄河啊黄河,你流了千年,我也91年,可今天,我还能来看你一眼,真好。</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济南黄河”石碑前,面带微笑。孩子们举起手机拍照,我摆了摆手:“别拍太多,多看看眼前的景。”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树影斑驳地落在红外套上,像缀了一身碎金。远处河水平缓,几只水鸟掠过水面,划出细长的波纹。这一刻,时间好像也放慢了脚步,陪着我一起静看这山河无恙。</p> <p class="ql-block">石碑旁,蓝天如洗,绿树如屏。母亲再次驻足,望着那块熟悉的碑文,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安宁。这条河,这片天,这些树,都像是老朋友,年年相见,岁岁相知。母亲轻声说:“我来了。”仿佛它们也回了一句:“你来了,真好。”</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下,双手搭着拐杖,静静望着来往的行人。远处高楼林立,近处草木葱茏,新与旧在这里悄然交融。一位小姑娘蹦跳着从我面前跑过,笑声清脆。母亲望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自己虽已白发苍苍,可心还跳得有力,眼还看得清楚,这便是最大的福气。</p> <p class="ql-block">路边立着一块安全风险分布图,红黄蓝橙标注着不同区域。我虽不细看,却明白这是为了游人的平安。这世间,有险处,也有护人的心。就像这条黄河,奔腾不息,却也有人为它立起一道道守护的墙。我点点头,心里默默感激那些看不见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宣传栏上画出一张济南市天桥区莪黄河地图,指着我们走过的路线,母亲笑着摆手:“不用看图,我认得路。”其实哪还记得清街道名字?可我知道,只要顺着河走,就能看见亭台楼阁,就能听见风过林梢。地图上的红绿线条,终究不如脚下的石板路来得真实。</p> <p class="ql-block">一个蓝色应急服务指示牌立在灌木丛旁,上面画着通信、供水、物资的标志。我望着它笑了笑——现代的贴心,藏在这些小细节里。从前走远路要背干粮带水壶,如今只需一个标志,便知何处可求助。时代变了,人心却没变,依旧是那份对旅人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一面白色墙壁静静立在路边,金色波浪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凝固的河水。母亲站在墙前,拐杖轻点地面,车流在身后缓缓驶过,行人来来往往。这墙,像一道时光的界碑,一边是喧嚣都市,一边是静谧河岸。而母亲,正站在两者之间,既属于过去,也走进现在。</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开阔广场,假山错落,绿树环绕。我站在中央,红外套在风中轻轻扬起,像一面小小的旗帜。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仿佛专为今日晴朗。我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泥土的芬芳,也有河水的湿润。这味道,让我想起故乡的田野,想起母亲晒在竹匾里的谷子。</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朴的牌坊静静矗立,彩绘飞檐,雕梁画栋。我站在它面前,仰头望着那“百里黄河”四个大字,心中肃然起敬。这牌坊,像是河的门庭,迎接着每一位来访的游人。我整了整帽子,迈步穿过——从此岸,到彼岸;从岁月深处,走到今日阳光下。</p> <p class="ql-block">牌坊前的石板广场宽敞明亮,灯笼高挂,随风轻摇。我站在光影交错处,紫帽子映着阳光,红外套艳如晚霞。孩子们说:“奶奶,您真像画里走出来的人。”我笑了:“哪是画里人,我是黄河边的老邻居。”</p> <p class="ql-block">一座庄重的中式建筑静静伫立,门前石狮威严,石碑沉默。走近看了看,碑上刻着一段文字,讲的是治河的历史。我轻轻点头——这条河,养育了多少人,又考验了多少人。而今它安详流淌,像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慈祥的长者。</p> <p class="ql-block">建筑入口处绿树成荫,一辆红车静静停在一旁,蓝垃圾桶立在角落。母亲望着这寻常景象,忽然觉得,美不在远方,就在这一步一景的日常里。有树,有光,有人,有河,便足够了。</p> <p class="ql-block">最后回望那座宏伟的牌坊,彩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柱撑起一片传统天地,灯笼如心火不灭。远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而这里,依旧古意盎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