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值十月末,几场北风终于卷走了岭南大地漫长的暑气。珠海的天变得高远,空气里浮动着干爽的草木气息。对于蛰伏了一整个夏天的山友而言,这信号再明确不过——是时候回到山野的怀抱了。我们的“秋后第一爬”,便献给了黄杨山的一条支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条被称为“一中后山”的路线,以其陡峭直接著称,像一道沉默的挑战书。才入山径,坡度便毫不委婉地迎面而来,脚下的碎石与裸露的树根,考验着每一位到访者的呼吸与脚力。山路虽难,犒赏却也慷慨。沿途散落着无数巨大的岩石,它们仿佛是山神随意摆放的观景台。攀上一块,喘息未定,一回首,整座城市便如微缩的沙盘在脚下铺展。楼宇的棱角模糊成温柔的方块,更远处,西江的支流如一条条银亮的丝带,在日光下静静闪烁,蜿蜒着,最终都汇入那片苍茫的海。</p> <p class="ql-block"> 山路两膀,是茂密得近乎固执的灌木丛,绿意仍是主调,但只要你肯细看,便能在那层层叠叠的绿中,寻到几株抢先换上秋装的树木。那是一种含蓄的、介于赭石与金黄之间的色调,像画家在完成巨作后,不经意间点缀的几笔,却让整座山都生动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我,于我们,黄杨山不止是一座山。它是“诗与远方”最具体的落点,是无需远行便可抵达的桃源,是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它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周末,每一处景致,都成了刻在记忆里的圣地。那一片片风过便飒飒作响的竹林,是山的呼吸;那一块块奇崛突兀、伸向天空的“妙石”,是山的骨骼。而半山腰那方浑圆厚实的“汉堡石”,更是我们必去的驿站,仿佛只要在它身边坐下,被山风一吹,所有的疲惫与饥渴便神奇地消散了。</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山坡上,夏花的绚烂已过,取而代之的,是星星点点的各色小野花。它们不张扬,只静静地开着,弥漫出一种混合着青草与蜜糖的、淡淡的香气。这芬芳引来了忙碌的蜜蜂与翩跹的蝴蝶,它们在花间穿梭,翅膀扇动着秋日最温柔的生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攀登的终点,是那座矗立在山顶的通信塔。它是我们每次登顶的“打卡点”,是仪式完成的证明。这里,是珠海市的最高点。立于塔下,才能真正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开阔。极目远眺,群山如浪,匍匐脚下。若时机恰好,能见南飞的大雁列队划过天际的云霞;而这里的日出与日落,更是大自然馈赠的、永不重复的瑰丽演出。当金色的光芒或绯红的余晖洒满全身,所有的汗水与辛劳,在那一刻,都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p> <p class="ql-block"> 这便是黄杨山,一座并不遥远,却足以安放我们所有山野渴望的“后花园”。它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缕花香,每一次登顶的畅快,都构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于自由与美好的章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