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班轶事‖班级文明转化①:班级秩序尝试与思考

慧彩班主任工作坊

<p class="ql-block">新学期,学校将“文明守纪”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词,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大力强调了校纪校规和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我们二年(12)班的这群天真活泼的“小精灵”们来说,如何将这些要求转化为他们看得见、听得懂、做得到的行为,是我作为班主任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时间我们班级做了哪些尝试,又有哪些温暖的收获与思考。</p> 一、 我们的“小妙招”,让规则浸润童心 <p class="ql-block">面对七八岁孩子好奇好动、规则意识初建的特点,生硬的说教效果甚微。我们班尝试将校纪校规“翻译”成孩子们的语言,让管理充满童趣。</p><p class="ql-block"><br></p> 1. 纪律教育“儿歌化”与“情境化” <p class="ql-block">口令朗朗记心间:我们将“楼道靠右行”、“上课铃响快坐好”、“见到老师要问好”等规则编成了简单有趣的儿歌和口令。比如课前准备口令:“小耳朵,竖起来!小嘴巴,闭闭紧!小眼睛,看老师!”孩子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在愉快的节奏中记住了要求,做到整齐有序的班级秩序。</p> 故事班会明道理 <p class="ql-block">利用班会课《课间防追逐安全教育》,我们不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小故事等,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讨论“为什么不能在走廊奔跑?”“乱扔垃圾会给别人带来什么麻烦?”,从而理解规则背后的善意。</p> 2. 课间管理“引导化”与“游戏化” <p class="ql-block">设立“课间快乐驿站”:为了告别“追逐打闹”和“无声沉默”两个极端,我们在教室开辟了“静阅区”(提供绘本)、“游戏乐园”(提供魔术汉字卡牌)和“对对碰卡片比赛”。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安全的课间活动。</p> “安全小卫士”在行动: <p class="ql-block">每天安排两名同学佩戴标志,担任“安全小卫士”,他们的任务不是“告状”,而是友善地提醒小伙伴“慢慢走”、“声音轻”。这个角色让孩子们体验到责任,也学会了换位思考。</p> 3. 班级公约“可视化”与“激励化”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班级成长树”:我们一起在墙上贴了一棵大树。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星星”(贴照片)。当他们在纪律、卫生、礼仪方面有进步时,就可以为大树贴上绿叶或为自己的笑脸。班级风貌一目了然,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p> 我的“得”与“思” <p class="ql-block">1.从“他律”到“自律”的萌芽</p><p class="ql-block">越来越多的孩子能从老师要求我这样做”慢慢转变为“我觉得应该这样做”。排队时能主动看齐,地面有纸屑会有人主动捡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班级凝聚力增强</p><p class="ql-block">在“课间快乐驿站”和“共同装饰成长树”的过程中,孩子们更懂得为集体着想,同伴间的互助行为明显增多。师生关系更融洽;当管理变得有趣而充满鼓励,孩子们更愿意亲近老师,乐于沟通,班级氛围温暖而积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仍在探索的困惑</p><p class="ql-block">行为的“反复性”如何破?低年级孩子的行为具有不稳定性,今天做得好,明天可能就打回原形。如何保持教育的长效性,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是对老师耐心的持续考验。 对于个别精力特别旺盛或规则意识较弱的孩子,集体的约束有时显得无力。如何针对这些“特别”的孩子进行更有效的个性化引导,而不伤害其自尊心,需要更多的教育智慧。</p> 结语 <p class="ql-block">教育,是春风化雨的过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我们播种规矩,更播种对真善美的理解。我深知,规则的建立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反复、需要耐心、更需要爱与智慧。</p><p class="ql-block">我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小小的规矩,终将内化为他们心中良好的习惯,成为他们未来翱翔的坚实翅膀。前路漫漫,我们将继续与爱同行,静待花开。</p> <p class="ql-block">黄妃,中小学一级教师,广州市白云区优秀教师,京溪小学二12班班主任,曾获得广州市优质课教学设计“三等奖”、区级优质课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区经典诵读“一等奖”、永平片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资源征集“三等奖”、永平片“白云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等荣誉。</p><p class="ql-block">教育理念:教育路上,爱而有度,用心执教,向下扎根,向阳而生。</p> <p class="ql-block">撰稿:黄 妃</p><p class="ql-block">编辑:王芊玮</p><p class="ql-block">审核:慧彩班主任工作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