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年一国庆,一岁一中秋。今年的国庆是祖国成立76周年的华诞,今年的中秋又是家人团圆的节日,国庆连着中秋,是最喜庆暖心的节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中秋,我远在东北工作的小女儿回来了,弥补她多年没有回来陪我过中秋的遗憾。孩子远在外地,只有8天的假日,想去拜访成都的姨妈舅妈,一是时间有限,二是舅妈舅舅已是年逾九旬,小姨妈也进入了七旬,上门拜访他们肯定要进厨房弄一桌饭菜招待,多劳累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我提出到我家先团聚,再去餐馆会餐。大家愉快地一致同意了。</p> 来我家先团圆再聚餐 <p class="ql-block">成都是我土生土长的家乡,可是从我18岁高考上了武汉大学,毕业后先到陕西工作8年又回东北工作了近40年。一生漂泊的我直到退休后才叶落归根回到了家乡。两个孩子都在东北长大。虽然现在大女儿回到了成都,小女儿还一直留在了东北。她只有每年春节才能休假回来看我。这次中秋节回来她回来与我们团圆,别提大家有多高兴了。</p> 团圆聚餐颜家味 <p class="ql-block">团圆的餐选择了家附近的都江堰名小吃《颜家味》,一是离家近;二是环境敞亮,温馨;最重要的是饭菜好吃有特色,符合我们的口味。我们春节的团圆餐和姐妹们聚餐,常常选择这里。</p> <p class="ql-block">木制楼梯上二楼,楼梯口老成都的画面让人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正对楼梯的一长排柜台上摆着农家的特产品和欢迎光临的字样,既喜庆温馨又仿佛走进了了农家乐的绿色食品田园。还有开放式的厨房也让大家吃得健康,放心。</p> 环境温馨,宾至如归 <p class="ql-block">走廊尽头有大小包间,我们选择大厅临窗的大圆桌,环境敞亮。</p> 美食暖胃,亲情暖心 <p class="ql-block">大女儿带来我们今年5月到北欧旅游时,在丹麦免税机场买的法国红葡萄酒。</p> <p class="ql-block">我在楼下又买了半只都江堰的名小吃。卤鸭,下酒下饭神器。</p> <p class="ql-block">这是成都的亲人双节团圆一共10人点了10个菜,一个汤, 十全十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激情黑豆花青椒鱼,</b>店家推荐的招牌菜,鱼肉鲜嫩入味儿。汤汁浓郁,麻辣鲜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蟹黄豆花</b>,营养丰富口味咸淡可口,入口即化。非常适合我们这一群年龄大的长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泡椒鸡杂,</b><span style="font-size:18px;">孩子们点的,只有四川的泡椒炒出来的鸡杂才是川味十足可口的美食。尤其是从东北回来的孩子们,这可是他们舌尖上的乡愁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石锅生焗虾,</b>色香味俱全。这是店家的招牌菜也是我们必点的菜之一。大虾的鲜味完全被锁住,紧实鲜嫩的肉带着咸香味,香飘满屋,下面铺垫的的粉丝滑溜劲道,大人孩子都爱,完美搭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十八秒猪肝,据说</b><span style="font-size:18px;">腰花和猪肝都是大火只炒18秒。多一秒则老,少一秒则嫩,18秒的火候刚刚好。名字取得好,猪肝非常嫩滑鲜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红糖糍粑,</b>必备的一道甜品,既可当主食又能去掉川菜的麻辣味儿,糍粑炸的两片金黄外酥里糯,口感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其他的菜还有浇汁花菜,火爆双脆,米凉粉烧牛腩,菌香丸子汤…。不再一一介绍,都是大家喜欢的,吃的非常开心。</p> 兄妹欢聚一堂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九旬的哥哥和嫂子。哥是姑妈的孩子,因为姑妈患病早逝,奶奶接哥来我家,父母待哥视如己出,抚养长大。上世纪60年代。我父母作为省级机关干部支援边疆下放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县工作。父母担心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质量不高,小学一毕业就送我到成都上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9年~1965年,我在成都上中学的六年住校,哥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参加工作不久的哥哥每月寄给我生活费。记得那时哥寄的是10元钱。上世纪60年代,那可是好大的一笔财富呀。我拿出6元5角交每月伙食费,剩下的3元5我每月存两元,作为回家路费,留下1块5毛钱做了零花钱。直到我上大学,父母寄给我生活费,不再让哥寄钱给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父母去世后,每年的春节都是哥哥嫂子召集我们团聚。现在哥嫂年龄大了,今年由我召集成都的亲人聚合,责无旁贷。</p> <p class="ql-block">我,四妹与小女儿与哥嫂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二妹年龄相差三岁,我的中学生时代一直在外住校,上大学和工作后更是离家与亲人渐行渐远。家中的家务事,照顾父母和妹妹的责任都落在了二妹的身上。二妹在我家最劳苦功高。后来我的小女儿和小孙女在成都居住的一段时间也得到二妹和二妹夫的精心照顾。到现在,每年还在给我东北的女儿邮寄家乡的特产。</p> 父母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是金钱是姐妹 <p class="ql-block"><b>父母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不是金钱而是姐妹。</b>二妹都是70后五妹也即将进入70后行列。小时候他们跟随下放在西昌的父母在偏远的边疆地区生活长大又能吃苦又能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妹前几年肝总管胆总管堵塞住院时曾下了病危通知书,姐妹们都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照顾她。她手术成功后恢复的很好,红光满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妹和五妹前两年都分别的意外骨折过。也都得到哥嫂与姐妹们的精心照顾,现在都健康的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成都的二姨,四姨,五姨都争相与东北的小女儿娘俩合影。大家都乐得合不上嘴,团聚的欢乐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更是融进了亲情的骨髄里。</p> 姐妹是手足 <p class="ql-block">姐妹是手足,是血浓于水,是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人生漫漫,而手足是时光里最永恒的守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变幻莫测的人间冷暖中,有一个可以相互依偎,相互取暖的依靠,除了家人还有手足。</p> <p class="ql-block">嫂子比九旬的哥小不了几岁,而且住院动过几次大手术,今天的气色真好。她非常坚强,出院后每天坚持走路,下楼锻炼。看到她现在的精气神,我们都由衷的佩服并祝福。嫂子说了,想到有这么多关心我爱我的亲人,我必须坚强活下去。</p> <p class="ql-block"><b>一年一度桂花香,一年一度中秋节。中秋国庆庆团圆,开心又温馨。人间至味是团圆,且将亲情深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