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手里这本小说《如焉@sars.come》已经借来很久了,一想到要归还它,竟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从来都不是借书不爱还的人,但这次却例外。</p><p class="ql-block"> 初看这本小说的书名就感到很新奇,它采用了网络邮件的形式,如焉是书中女主人公的网名和名字的谐音;后面的@和come是电子邮件里的专用字符;sars是非典的英文缩写,看来这注定是一部与网络与非典有着密切关联的小说。</p> <p class="ql-block"> 小说的开篇便向我们介绍了女主人公茹嫣的日常生活情态,这是一个寡居多年从事植物研究的中年知识女性,儿子出国留学前给她留下的电脑打通了她与外面世界的联系,并为她沉寂单调的生活注入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作者用他细腻传神的笔触一开始就为读者呈现出一位温婉典雅的女性形象。书中这样写道:茹嫣很漂亮,只是茹嫣的漂亮,不是那种很刺激的,而是需要慢慢品味,慢慢欣赏,时间越长,看得越细,那漂亮就越来越精致了。其实,这只是作者首先在感官上给我们塑造了茹嫣外在的美,随着情节的深入,茹嫣那份不曾泯灭的社会良知和呼唤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就更为她的美罩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 茹嫣的品性跟她所从事的工作一样,含蓄、矜持,像一株静默独放的植物,而从人格上讲,茹嫣更被作者赋予了对女性几近完美的审美倾向。茹嫣洁身自好,与世无争,但又充满了正义感,她的正义出乎天性和直觉,以及一种慈悲博爱的宗教情怀。和她的好朋友江晓力相反,茹嫣不是一个政治类型的女人,她对社会公共话题的介入,源于她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在非典的消息还没有正式传达的时候,茹嫣的那篇网络文章《姐夫……》成为了一种对大众的警示,然而这是一种她自己尚未知晓的冒险行为;当她看到年轻的大学生被非法收容,活活打死,她无法不写下《一个母亲在黑暗中的痛》;当她目睹无辜的动物惨遭杀戮,她写下的是《一个城市的耻辱》…… 对于她来说,这一切,只是因为她有仁厚的心地和善良的品质,一种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表达。从茹嫣的第一篇网文《儿子的成年礼》,到《一个城市的耻辱》,她走向了广阔而深刻的思想天地,在与达摩、卫老师等人的精神交流中,完成着她人生美丽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 网络为茹嫣的生活打开了另一扇窗,但由此也让她经历了一场情殇。茹嫣一开始与副市长梁晋生的恋爱浪漫温情,梁晋生的儒雅大度,细致体贴如春雨润物,悄悄地融化着茹嫣冰冻已久的情感世界。梁晋生爱茹嫣,爱这个温婉娴静,具有古典气质和风韵的女人。无论是中秋赏月、除夕守岁,还是千里迢迢送热狗,以及情人节之日奉献给茹嫣的那餐美食……梁晋生对茹嫣真是动了情用了心的。但他更爱自己,在现实的功名前,在荣升还是归隐的抉择中,他放弃了一段真爱,同时也放弃了他对那场婚姻的承诺。当茹嫣为他焚心煮骨地痛时,他却春风得意荣归故里。对梁晋生,我不想给予过多的指责,书中的赵姨说得很对,一个不愿追寻普世价值的人,终究还是脱不了名利和仕途的诱惑。</p> <p class="ql-block"> 茹嫣也爱梁晋生,但她爱得深沉,爱得内敛。即使在痛不欲生的等待中,在凄凄惶惶的反省中,她都不肯放下自尊去纠缠他,央求他,甚至威胁他。茹嫣太追求完美,她宁愿让过去珍贵的一切在伤痛中成为回忆,也不愿勉强和轻视自己。茹嫣纯真质朴,在她对梁晋生最后的期待中,她惟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那些性情文字造成了对一个官场中人的伤害。茹嫣的爱情毁灭了,毁灭在她可贵的正义感和独立的思想中,但她身上那种悲天悯人的道义情怀却让茹嫣呈现出一种大美。</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这部小说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还稍嫌理想化的话,那么它思想的锋芒则相当锐利。作者胡发云借助他所构建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我们似乎在作品中已经听到了由思想血脉汇成的汩汩流淌之声。</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茹嫣是我近年来所看小说一个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她的行为举止,道德操守,让我们对女性有了更多美好的期待。孔子云: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至道,不为贫困而变节。在和茹嫣一起走过的日子,她已在我的心里生成一株摇曳多姿,娉婷含韵的芝兰,那淡淡的馨香将永远在我的心间弥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