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之旅~爱莎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波兰四国游

开心果

<p class="ql-block">晨曦,4:45分与两位好友预约滴滴巴士出发去浦东国际机场T2候车厅。我整个人好像还在睡梦中,大约5:50点左右到达机场。一到机场就领护照排队托运行李箱,然后就安检进入候车厅。9:10搭乘吉祥航空公司HO1607航班于9月16日出发“波罗的海”四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深度游程。</p> <p class="ql-block">我和旅途伴侣沈君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从上海浦东机场飞行十多个小时跨越8000公里,来到东欧“波罗的海”之畔—-芬兰首都赫尔辛基。</p> <p class="ql-block">吉祥航空晚餐还可以吧!</p> <p class="ql-block">然后从这里乘坐游轮Victoria 号,跨越80公里的芬兰海峡,去“波罗的海”沿海小国—-爱沙尼亚。</p> <p class="ql-block">在“塔林“号邮轮上,吃个简餐(太难吃了)、看了日落、听了乐队演出、在爵士乐声中打了一个扽。船行驶3.5个小时,当地时间16日晚上10点,到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晚上11点(北京时间17日凌晨4点)入住酒店休息,转眼间已渡过了24小时。</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启程正式浏览爱莎尼亚首都塔林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塔林之门通常指爱沙尼亚之门(Viru Gate),位于塔林老城区市政厅东部,由两座14世纪建造的圆塔组成,现为老城城墙的一部分。作为主要入口之一,该建筑不仅是历史防御体系的遗存,更是现代游客体验中世纪风情的标志性景点。 ‌使其成为历史地标和探索的完美起点。Viru Gate是塔林中世纪遗产的必看象征。</p> <p class="ql-block">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最具代表性的东正教教堂,建于1894至1900年俄罗斯帝国统治时期,展现了典型的俄罗斯复兴式建筑风格。教堂位于托姆比亚山丘顶部,五座深灰色洋葱头穹顶与赤红、白色相间的外墙形成鲜明视觉特征,被认为是塔林最大且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1893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批准建造计划,旨在强化俄罗斯帝国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文化影响力。1900年竣工时正值尼古拉二世统治时期,成为俄罗斯帝国在爱沙尼亚的最后一座大型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塔林古城是爱沙尼亚首都,以其保存完好的中世纪老城为核心景点,1997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景点包括塔林历史中心、圣奥拉夫教堂、托姆别阿山观景台、市政厅广场及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等,融合了哥特式建筑、汉萨同盟历史与现代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上城核心区,含托姆别阿城堡(爱沙尼亚议会所在地)。Kohtuotsa和Patkuli观景台可俯瞰老城红屋顶全景与波罗的海,是拍摄朝霞或晚霞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塔林老城(塔林历史中心)是东欧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区之一,分为上城(贵族区)和下城(商业区)。 托姆别阿山与观景台‌位于上城,可拍摄老城全景及红屋顶景观。‌‌</p> <p class="ql-block">爱莎尼亚塔林丹麦国王花园,该花园被认为是丹麦国旗“丹尼布洛”(Dannebrog)的诞生地。据传,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尔二世率军攻打爱沙尼亚时,军队在此驻扎。战斗中,一面红底白十字的旗帜从天而降,激励丹麦士兵逆转战局并最终获胜。此后,这面旗帜成为丹麦国旗,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面国旗”。 ‌</p> <p class="ql-block">围墙厚重,可俯瞰下城风景。每年夏季在此举办“丹尼布洛节”庆祝活动。 ‌</p> <p class="ql-block">花园现为开放式区域,内设雕塑和纪念碑,其中三尊无头僧侣铜像引发好奇。</p> <p class="ql-block">雕塑通过抽象设计(无面部)强调对未知的敬畏,并作为丹麦统治时期的文化遗产,反映爱沙尼亚与丹麦的历史联系。‌‌图雕塑为伸出双手表示“奉献”。</p> <p class="ql-block">双手合一表示“祈祷”。</p> <p class="ql-block">双手套袖象征“守护”。</p> <p class="ql-block">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这座建于1900年的教堂是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许多爱沙尼亚人厌恶这座教堂,因为它标志着俄罗斯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爱莎尼亚塔林老市总理府,总理衙门对面是摩洛哥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塔林下城区的圣奥拉夫教堂,教堂的建筑设计师是德国人,也叫奥拉夫,当年不幸从教堂塔上摔下,功成名就人亡。1500年前后,这座建筑升高到了159米,作为海洋路标,成为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苏联占领时期的1944-1991年,塔尖用作广播发射和监视。</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Rathausplatz),作为老城核心区域,市政厅广场拥有北欧唯一的哥特式市政厅建筑,其64米高的尖顶塔楼是城市地标,可俯瞰全城。广场周围分布着色彩缤纷的中世纪石屋和红色屋顶,鹅卵石街道与古朴建筑相映成趣。 ‌</p> <p class="ql-block">在下城区的圣凯瑟琳通道是塔林老城区保存完好的中世纪街道之一,以石质建筑和狭窄巷道著称,被称为“塔林最美小巷”。</p> <p class="ql-block">小巷一侧的墙面上贴有几十块大小不一的白色壁石,这些都是凯瑟琳教堂在战争时期损毁的墙体、雕塑残石等,是对历史遗留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凯瑟琳教堂沿街教堂墙面,设计巧妙,因为路面小,在空间、美观、承重墙尔考虑!</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爱莎尼亚塔尔图大学对面的宾馆,我们就下榻此地入住宾馆。</p> <p class="ql-block">9月日18日浏览爱莎尼亚第二大古城塔尔图。它拥有爱沙尼亚最古老、最著名的塔尔图大学(建于1632年),是国家级科教基地,被誉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在大学校园周边有二位名人雕塑:一位是有野外手术的创始人尼古拉·皮罗戈夫的雕像,他是俄罗斯人,曾是塔尔图大学著名教授兼外科医生。皮罗戈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战地施用麻醉药作手术的医生,这次手术也是他为世界医学所做的第一个重要贡献。皮罗戈夫为人类做出的第二个重大贡献是,他最早发明了医治骨折的淀粉泌纱布包扎术,后发展成为沿至今日的打石膏治骨折法。</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是爱沙尼亚民族启蒙先驱—卡尔•罗伯特•雅各布森。他是一位19世纪的杰出记者、作家和教育家,被视为爱沙尼亚民族觉醒运动的关键人物。他致力于推广爱沙尼亚母语和教育,对爱沙尼亚民族认同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作用。他也是爱莎尼亚前任总理。</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教堂紧挨着塔尔图大学总部大楼,建于1330年。该教堂属于早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由红砖垒砌,和塔尔图大学相映成辉。</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老的圣约翰教堂,是塔尔图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人们远远便能领略其雄伟壮观的身姿,其独特之处还在于教堂墙面上丰富的陶俑。</p> <p class="ql-block">塔尔图市政厅就在大学城中心,人口约10万,规模虽小但经济活力显著,以科技、教育和旅游产业为主导;作为第二大城市,在爱沙尼亚政治、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塔尔图市政厅前雕塑是“雨中情的热吻”。</p> <p class="ql-block">塔尔图市政厅前的中心地标。</p> <p class="ql-block">建于1803年的塔尔图大学诺贝尔奖得主的母校,爱沙尼亚的国家部长及其他国家领导和商界领袖80%毕业于该校,被尊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行程帕尔努-斯加尔达-里加</p> <p class="ql-block">爱莎尼亚维尔杨迪市—圣约翰教堂</p> <p class="ql-block">维尔扬迪城堡遗址前的骑马雕像是爱沙尼亚著名的民族英雄——弗里德里希·雷因霍尔德·克赖茨瓦尔德。他是一位医生、作家,也是爱沙尼亚民族史诗《卡列维波埃格》的整理者和创作者。这部史诗被视为爱沙尼亚民族文学的基石和爱沙尼亚民族觉醒运动的象征,极大地激发了爱沙尼亚人的民族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维尔扬迪市,它是16世纪初所建要塞,但于16世纪末毁于战火,现在人们能看到的只有城墙的断壁残垣和壕沟了。</p> <p class="ql-block">维尔扬迪的魅力,离不开那座始建于13世纪的维尔扬迪城堡。这座城堡,曾是古利沃尼亚和波罗的海沿岸最为坚固的城堡之一,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沧桑。</p> <p class="ql-block">在要塞所处的山上你可以悠闲漫步,也可以欣赏山下的美景,那里的湖光山色会令人心旷神怡。深达13米的壕沟上方有一座桥把要塞和外界连接起来,这座桥已经成为维尔扬迪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帕尔努市骑士街是爱沙尼亚帕尔努老城区最著名的步行商业街,以17世纪的建筑群和巴洛克风格的伊丽莎白教堂闻名。</p> <p class="ql-block">帕尔努不仅是一个现代城市,更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红塔,这座12世纪建造的建筑,是帕尔努最古老且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之一,比帕尔努市本身还要早建四百年。它是帕尔努地区唯一幸存的防御建筑,象征着这个古老城市的建筑风格。红塔建筑风格像稻谷仓。</p> <p class="ql-block">帕尔努市骑士街,街道两侧分布着咖啡馆、餐厅和特色店铺,商铺大多数是德式建筑,现已成为当地文化和商业的重要象征。帕尔努在十四世纪是被辟为海港,它被称为爱沙尼亚的夏都。</p> <p class="ql-block">商铺德式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爱莎尼亚著名的文化先驱者约翰.沃尔德马.杨森的雕像。他是创办了爱莎尼亚第一份报纸《日报》,史上第一位作家记者。</p> <p class="ql-block">作为爱沙尼亚的第四大城市,这里有温润的海滩,美丽的公园,休闲的林荫小道,旅游旺季,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帕尔努市海滩休闲度假。</p> <p class="ql-block">帕尔努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建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教堂的建筑风格为哥特式,内部有精美的木雕和古老的壁画。大教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游客欣赏古老艺术和建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教堂,一座始建于1750年左右的红砖巴洛克风格建筑,为爱沙尼亚著名地标‌。</p> <p class="ql-block">德式小学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此图中的雕塑为莉迪亚·科伊杜拉(Lydia Koidula,1843–1886)是爱沙尼亚著名的女诗人、剧作家,被誉为爱沙尼亚戏剧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待续未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