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古镇行:山河之间的千年回响

雨豐

<p class="ql-block">  九月的山西,天高云淡,我踏上了碛口古镇的土地。这座依吕梁山、临黄河水的千年古镇,曾是晋商漕运的重要枢纽,素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称。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仿佛听见了昔日驼铃声与船工号子的交织回响。风从黄河谷口吹来,带着泥土与河水的气息,轻轻拂过脸颊,像是时光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院落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灰瓦土墙间藏着岁月的痕迹。飞檐翘角在蓝天的映衬下划出柔和的弧线,砖雕木刻静静诉说着旧日的讲究与风雅。穿过一道拱门,“栈口客店”四个字斑驳却清晰,两侧红灯笼随风轻晃,像是仍在迎接着远方的旅人。不远处,“天德合客栈”的绿窗半开,藤蔓攀在窗沿,阳光斜照进来,落在一张白木桌上,仿佛有人刚刚起身离去,茶杯还留着余温。</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阶往上,一座古宅门前立着石狮,匾额上书“四和堂”,红灯笼垂着流苏,静默地守着门庭。门内隐约可见现代生活的痕迹——一辆电动车停在院中,几盆绿植摆在墙角,新与旧在此刻悄然共存。我驻足片刻,仿佛听见了百年前的谈笑与杯盏声,又仿佛看见今日人家在院中晾衣、闲坐、低声说话。历史并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p> <p class="ql-block">  再往深处走,巷道渐窄,两旁高墙耸立,一侧规整,一侧斑驳,像是时间在这里分了界。脚下的石板凹凸不平,每一步都踩在过往的回响里。阳光从高处斜洒下来,在墙头与地面之间拉出长长的光影,几片落叶静静躺着,像是被遗忘的书签。远处有模糊的人影缓缓移动,脚步轻缓,如同走入一幅徐徐展开的古画。</p> <p class="ql-block">  这条小巷蜿蜒如迷宫,却并不让人迷失,反而让人心安。砖墙上的裂痕、石板间的青苔,都在低语着属于碛口的故事——不是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而是普通人在这里生息、劳作、婚嫁、老去的日常。我放慢脚步,任风吹动衣角,仿佛也成了这古镇流动风景中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登上高处回望,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层层叠叠地铺展在坡上,灰瓦屋顶连成一片,像是一幅水墨画被轻轻铺开。远处山峦起伏,近处屋舍俨然,黄河在镇外缓缓流淌,水面映着晴空白云,静得仿佛时间也停了下来。停车场里停着几辆现代汽车,提醒我这里并非遗世独立的幻境,而是一个仍在呼吸的活态聚落。</p> <p class="ql-block">  村前的广场上,红色的装饰物在风中轻摆,几个行人走过,有老人坐在石凳上晒太阳,有孩子追逐着跑过巷口。绿树环绕着整个村落,山林苍翠,与土黄色的砖石墙融为一体,透出一种朴素而坚韧的生命力。这里没有喧嚣的商业气息,只有生活本来的样子——安静、缓慢、真实。</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的“丰泽园客栈”挂着红灯笼,招牌鲜红醒目,门前一辆黑色轿车静静停着,像是现代旅人与古老驿站的一次温柔邂逅。客栈的飞檐在阳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石阶被无数脚步磨得光滑。我想象着夜幕降临时,灯笼亮起,旅人归来,坐在院中喝茶,听风从黄河吹来,讲述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河边回望,钟楼静立,塔影斜阳。河水浑浊而有力,裹挟着黄土高原的记忆奔流而去。碛口虽经风雨,却不曾沉寂。它不靠喧嚣招揽目光,而是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黄河文明的厚重。我在这里走过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触摸时间的温度——不是冰冷的遗迹,而是有呼吸、有心跳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这古镇,是山河之间的回响,也是人心深处的归处。</p>